陪孩子悄然走過叛逆期(即將進入叛逆期的孩子)
你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嗎?他是男生還是女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他有沒有現在中高考壓力之下,多數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青春期“癥狀”:比如進門就徑直走到自己房間,把門一關甚至反鎖,任你喊他吃飯還是喝水,人家要么一聲不吭,要么問你煩不煩。再比如,孩子平時功課緊,想利用周六日帶他出去吃頓好的,人家告訴你,不想出去,別管我了,我想吃方便面[捂臉]。還不如,因為他看手機時間有點多了,你跟他要手機,他死活不肯給,甚至跟你大喊大叫,最后弄的劍拔弩張,孩子那邊摔門進屋不出來了,你這邊怒發沖冠恨不得把手機摔了。或許,早已因為孩子玩手機耽誤學習的問題,摔了幾部手機或平板了。
以上這些既是孩子的叛逆表現,也是家長焦慮所導致的結果。其實,如果家長盡量不要表現的過于焦慮,可能情況要緩和很多。比如,孩子在學校緊張的一天,回到家,想放松,可能想看一會電視,或者看看手機上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跟孩子越好,看三四十分鐘,我想這應該不算過分吧?孩子也得到了適度放松,家長也體現了自己的威嚴。如果把孩子當成學習的機器,讓他眼里只有學習,只有中考高考,不能有其他任何娛樂,孩子就會把家當成監獄,父母則成了看守,在這樣的家里生活,既是無趣的,也是很煎熬的。
家是每個人的,父母在工作崗位忙碌一天,要看領導上司客戶的臉色行事,謹小慎微,擔心降職、降薪,為生活疲于奔命;孩子在學校辛苦一天,要服從學校的校規校紀,尤其重點初中高中,管理的條條框框都很多,進了教室要服從老師的管理,一絲不茍地聽各門老師講的知識,下課了要問問題、和同學們溝通問題,回家還要圍繞學習花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中考的孩子每天還要為體育考試做準備,像我家孩子每天要跑兩三公里。家長很累,孩子們也很累,我們彼此需要來自對方的理解和尊重,尤其孩子這方,沒有經過社會的歷練,非常期待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和鼓勵,如果回到家里,依舊是父母眼里的學習機器,孩子會很失望,很無助。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被理解是其中之一!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正是身體心理迅速發育成長的時期,可能他上一秒還是一個很平和的情緒,下一秒就變成另外一種狀態了,連他自己都難以意料和控制,因此,遇到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要么讓孩子自己安靜的待一會,要么讓他跟你傾訴的時候,你只管安靜地聆聽,不要發表什么意見,這樣少說多聽,效果是最好的。
我們都是從小孩子慢慢長大的,但一代人和一代人的社會環境、家庭模式都不一樣,只有跟著時代變,才會更好的融入現在的環境中。耐心等待我們的孩子,做他們的最忠實的傾訴者,讓他們對你更加信任,讓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讓他們平穩度過這段時期,我們終將會收獲一個比想象中要好很多的長大了的孩子。
孩子長大,真的可能就在一夜之間,讓你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你愿意耐心陪伴孩子每一天,等待他長大的那個瞬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