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學會傾聽(傾聽在親子溝通中的重要性)
“我爸媽都是狗屁,說話不算數。答應地好好的,說變就變…”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哦,怎么回事?”
“我們回老家住了,離鎮上有點遠,出去買東西不方便,就和爸媽商量買部男裝摩托車,通過多次的哀求他們答應了,但買回來的居然是一部女裝的,叫我一男的開女裝車,太丟臉了!”
……
這是我與一位九年級男生的溝通,此次溝通大約進行了一節課,大多數時間我都在聽,并且適時通過表情和簡短的話語來表示對他的理解。如果一聽到他說“爸媽都是狗屁”就以“他們始終是養育你的父母,不能這樣罵他們”的道德標準糾正他,如果我揭穿他需要摩托車的原因是要和一群朋友耍酷,而不是“家離鎮上遠,買東西不方便”,很可能這次溝通就會終止。
家長不要只愛聽“好消息”,如果這樣,就會慢慢堵塞溝通的渠道。家長要和孩子要坐下來,面對面地、專注地、靜靜地聽孩子的傾訴。親子溝通最大問題是因為父母“說”得多、“聽”得少。孩子想要傾訴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又遭到一番教育,甚至不得不承載父母的“語言教育”,孩子怎么愿意與父母溝通?
溝通是雙向的,我們并不是單純的向別人灌輸自己的思想。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巧。傾聽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為了獲得良好的效果,家長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用平等姿態傾聽。
父母不能用居高臨下的姿態、用長輩的身份對待孩子,而用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孩子溝通。這樣,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親子溝通才能越來越好。
2.表達出聽的興趣。
當孩子對你說好玩的事情時,父母要表現出興趣,認真聽,并把認真的態度傳達給孩子。可以用表情變傳達,如保持微笑,或做出吃驚的樣子。可以用語言表達,在傾聽孩子說話的過程中,用“哦?”、“你的想法不錯,繼續說。”、“我小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等語來表達你的興趣和對他的理解。
當孩子向父母傾訴時,如果你說“我早就知道了”、“那么幼稚的想法”,如果你一言不發,如果你邊玩手機邊聽,孩子“說”的欲望全被打消,會令孩子失望,慢慢地,他就會養成對什么事情都不和你說的習慣,溝通的渠道就會堵死。
做父母關心的孩子,不應該只關心她的冷暖、吃住、學習,還要關心他感興趣的事。對孩子所講的事情表現出興趣,孩子會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
3.不要打斷孩子的話。
青春期孩子對事情的看法和大人不一致是常見,當他們在講述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時,父母不要打斷他們的話。隨意打斷孩子的話,是不尊重他們的表現,更有可能讓孩子關閉溝通的大門。
4.傾聽孩子的委屈。
當孩子跟你訴說自己委屈或困惑時,應如何面對呢?
首先,父母要聽孩子把事情講述完整。或許孩子只是想找一個傾聽者,訴說后心里就舒服了,很快就把這些委屈“消化”。這時,父母要做的僅僅是聽就可以了。有時孩子需要安慰,聽孩子說完委屈后,父母可以說:“這一定讓你感到非常難受。”,父母替孩子將感受說出來,可以讓孩子感覺找到了心里有依托,會很信任你。
然后,父母可以開導孩子。可以這樣說:“我小時候也被別的同學捉弄過。”,當聽說父母小時候也有相同經歷時,孩子會覺得自己不那么孤立。同時也會愿意繼續聽父母說下去。
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從傾聽開始吧!從現在開始,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聽孩子說話,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