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拐騙家長感受(防拐騙的小知識)
我想有些家長會猶豫要不要讓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社會有多么黑暗和可怕,難道讓孩子保持心理的那份天真不好么?其實不然,這樣的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從小就給孩子適當灌輸這樣的知識,不過度渲染夸張。這樣做,孩子安全,才能家長放心。我小時候就是因為父母疏于安全教育,才輕易被人拐走。
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回憶:5歲那年,我被鄰居大哥拐走,被好心人救了
笨媽在5歲的時候曾經被拐走,拐我的人就是住在我家不遠的鄰居大哥,5歲的我記憶有些模糊,不過還是有些片段至今難忘,他十七歲,住在我家的后面。那天,我和一個小伙伴在外面玩,鄰居大哥走過來,跟我說要帶我和跟我一起的女孩子去我姥姥家,當時的我根本就沒有懷疑,是鄰居又總能見面,而且也沒人跟我講過防拐防騙這類的知識。當時的我很想去姥姥家,就和小伙伴一起跟著他走。走了很遠,很遠,我問他,怎么還沒到,他一把就把我推倒在了樹林旁邊的大坑里了。那是一個冬天,很冷,我掙扎,想要爬出去逃跑,他就一下抓住我的左手,然后把我拉進了大坑里。后來,我昏迷了,記憶也就在這斷了,等我再次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被好心人救了,據說是,那個拐我的鄰居大哥,在行兇的時候被好心人發(fā)現然后大喊一聲,把他嚇跑了。
后來這個鄰居大哥因為年齡原因判刑三年,我也因為這件事情,左手臂骨折了,跟我同行的小伙伴,眼睛受傷,影響視力。現如今,每每回想自己的這段經歷,仍然膽戰(zhàn)心驚。
反思:千萬要小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經歷過這場劫難過后,我晚回家一分鐘,媽媽都會守在門口等我,擔心我。我至今保持著跟媽媽通話的習慣,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回家稍稍晚了都會給她打電話報平安。我盡量不會去外面同學家住宿,盡量回家,有什么事情都提前跟媽媽報備。我出門會提防陌生人,即使是很熟悉的人也不能完全放心,晚上出行有人陪伴才敢出門。
媽媽們要做些什么,要跟孩子怎樣說?
我是這樣做的:
講故事灌輸防騙意識:孩子小的時候給她買一些跟安全相關的繪本故事書,比如《兒童安全365》和《怪叔叔》。講故事形式很生動,孩子也容易接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別人不可以隨便碰;沒有爸爸媽媽的允許,不能跟陌生人走;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想要誘騙和侵犯自己的壞人,大聲說“不!”講故事的時候,我會跟孩子一起討論,如果遇到有人給你棒棒糖你要不要?有人給你蛋糕你要不要等等。
模擬場景滲透防騙防拐的意識:光說不練,孩子可能印象不夠深刻,可是如果爸爸媽媽和孩子來一次模擬場景的演習效果就會更好。在平時和寶寶玩游戲時,可適當加入被騙求救的模擬演習,讓寶寶與家庭成員扮演不同角色,模擬寶寶被騙場景,讓寶寶演練如何脫身,如何尋求幫助,以及大聲呼救,極力掙扎的擺脫危險的場景。我來扮演壞人,讓孩子扮演小朋友,這樣也在游戲中讓孩子明白了需要如何應對。要教會孩子如何自救,一旦被抓了要怎么樣處理這樣的情況。
防拐防騙從早開始,不要悲劇發(fā)生時候才后悔莫及,我是幸運的,可那些被拐賣的孩子,該多么不幸啊,希望寫下這段文字,讓看到的人引以為戒,家長們都行動起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