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怎么對待被拐兒童(防止兒童被拐騙方法)
近日,電影《失孤》原型郭剛堂被拐兒子已找到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7月13日上午10點,公安部在北京召開“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電影《失孤》原型拐賣案件偵破情況。據悉,拐賣《失孤》原型郭剛堂之子的兩名犯罪嫌疑人曾是情侶。經查,1997年,呼某、唐某兩人相識并戀愛,9月一起在山東旅游期間為圖財預謀拐賣一男孩。9月21日,兩人竄至山東聊城,呼某在汽車站附近等候,唐某外出尋找作案目標,將在家門口獨自玩耍的郭新振抱走,隨后與呼某一起乘長途車返回河南,由呼某將郭新振販賣。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長久以來,拐騙孩子的事件時有發生。面對花樣翻新的拐騙孩子伎倆,家長應該如何防范?日常應該教給孩子哪些必備知識?孩子萬一丟失,該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人販子騙術大揭秘
1.利用天性,連哄帶騙
很多人販子,掐中的便是孩子的喜好和天性。他們通過哄騙,讓無知的孩子上鉤,然后順利把他們帶走。曾有外國志愿者做過如下的實驗。
即使孩子的家長胸有成竹地說: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幾近完善,孩子絕不可能被人販子誘拐成功。可當志愿者仔細觀察了下圖中的女孩兒,并且準確地猜出了這孩子的喜好。
他僅僅是牽了一條小狗過去,便很快俘獲了這孩子的信任,沒過一會兒,孩子就拉著他的手走了。
同樣的,這名志愿者用相同的辦法,對許多孩子進行了實驗,結果都出奇的一致。
類似的實驗,國內也有人做過。大部分的孩子,都難逃人販子精心布局的誘惑陷阱。50個孩子歷經測試,42個孩子被成功“拐走”。
數據,讓每個家長都膽戰心驚。
2.趁其不備,強行拐走
從監控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3個小孩在一個臨街鋪面的門口玩耍,突然一個穿黑衣的男子,伸手摸著一個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的下巴,又接著順勢拉起孩子的手,企圖強行牽走,幸好被旁邊的年齡稍大孩子及時發現,上前阻止,這名男子才沒有得手。
還有人販子盯準孩子獨自一人,或者身旁親人為女性、老人時,直接奪走孩子。大多會利用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
下圖中的小男孩正提著牛奶,在大街上蹦蹦跳跳往前走,結果被旁邊的人販子一把拽走。
3.假裝熱心,騙取信任
在公園、景點、火車站等地方,一些人販子會蹲點,看到有媽媽一個人帶孩子不方便時,就會假裝好心人上前,主動幫忙搭手照顧孩子。轉眼間,孩子就被拐走。
4.團伙作案,賊喊捉賊
還有人販子會將犯罪過程偽裝成家庭矛盾或者路見不平等復雜狀況,讓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無法判斷,最后只能眼看著孩子被壞人搶走。下圖中一對陌生男女想要把孩子抱走,站在一旁的父親立刻警惕起來,斷定這是想搶孩子的人販子。
正當他想奮力從人販子手里,奪回孩子的時候,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一旁的路人,突然全都涌向他,像是商量好的,可他們并不是來幫這位父親的。他們是人販子的同伙。
這些人把畫面中可憐求救的父親撲倒在地,毆打他,并且大聲地叫喊著:“抓壞人啦,壞人搶孩子啦!”
最后這一幫可怕的人販子,合力把這個小孩兒從他親生父親手里奪走,帶上了一輛藍色轎車,不知去向。
防拐賣,這些事項家長需熟記
1.讓孩子熟記有關電話號碼和家庭地址
孩子能說話時,教會孩子背誦家庭地址、電話號碼、所住城市和小區名、父母親工作單位及姓名。要孩子熟記、撥打110報警求救電話,增強防范意識。
2.常提醒孩子防備陌生人
我們要和孩子“約法三章”,跟陌生人說話、接受陌生人的東西還有和陌生人走之前都要征求家長的同意。當家里只有孩子一個人在家時,要叮囑他,假如有人敲門,一定要先通過貓眼看看來人的樣貌,只要是陌生人,堅決不能開門。
對于來路不明的”老鄉”與鄰居,家長們也應該抱著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警覺,不要輕易相信任何老鄉,不要將小孩單獨托付給他們照顧,更不要在家里人不多的時候讓剛認識的人進屋,對從外地來的鄰居,注意收集他們信息,包括真實姓名乃至戶籍所在地,這樣報案后能提供更多線索。
家長聘請保姆,應當到正規的保姆介紹所,并保留好后者的身份證復印件和清晰生活近照,證實其家庭電話、地址、家人等信息有效可靠,留意經常與其來往的人員,一旦發生保姆拐賣孩子,警方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盡快找到犯罪人。
父母不要隨便把有“劣跡”的親戚朋友帶回家中做客。如這類人主動上門,一是縮短接待時間,二是盡量讓孩子“回避”。
3.防止暴力搶孩子
有一種搶奪孩子的方法,是飛車黨慣用的手段,慢慢靠近家長和孩子,突然將孩子抱起放到面包車里或者摩托車上面,迅速開車跑掉,家長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車輛已經開遠了,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這種情況。推推車的一定要給孩子綁上安全帶,抱孩子最好用背帶。
4.經常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給孩子講一些被拐賣的案例,給孩子多買一些關于安全教育方面的圖書,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模擬式演練,通過角色扮演來讓孩子對危險防范體會更加深刻。此外,教會孩子辨認警察、軍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員。為孩子準備一只安裝有定位軟件的手表,這樣在孩子第一時間不見的時候求救警方可以得到最快速的定位。
5.接送孩子要及時溝通信息
兒童在幼兒園或其他場所托管的時候,家長應與老師或看護人約定接孩子回家的人,并把接送人手機告訴老師或看護人,不能及時將孩子接回時,要主動致電老師或看護人,請其妥善看管。
6.時刻注意保持孩子在視線范圍內
有的家長對危險意識比較淡漠,帶孩子外出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熟人,聊著聊著就把孩子的事忘記了,等到想起來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不在身邊了,這是要注意的。還有領孩子坐車或外出游玩,不要讓孩子亂跑,家長注意不要在車上睡覺。
不要讓孩子單獨出門。哪怕只是去樓下附近的小店買包鹽,雖然說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但是在孩子能夠完全保護自我之前,最好還是由大人帶領比較安全。
孩子丟了怎么辦?
若危險還是發生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這很重要。兒童失蹤后不必等24小時,公安機關會立即啟動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所以家長在警方報案時,要說清楚孩子的年齡、面貌特征、衣著打扮、智商程度,最好是有孩子的生活照,而且要回憶一下孩子之前有沒有什么異常。按有關規定,14歲以下兒童失蹤,或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女子失蹤的,會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偵查。如果調查下來有可疑情況,而且幾天沒找到孩子,還會聯系家長采集血樣信息。
其次,可以發動親友在可行范圍內進行尋找。可分成三層同時搜尋,第一層搜尋事發地的2公里以內,第二層到主要的火車站、汽車站去找,第三層搜尋住址的2公里以內。此外,盡量保證有家長或親友待在原地,等小孩原路返回尋找家長。
最后,學會有效使用公安部“團圓”系統,該系統會將兒童失蹤信息,自動推送到失蹤地周邊的相關人群使用的多家新媒體平臺。
今年“團圓”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公安機關陸續對外公布了3000多個免費采血點地址、聯系人和聯系電話,關注公安部刑偵局微信公眾號、刑偵局打拐辦抖音號就能查看,或打開支付寶搜索“團圓”行動,也能一鍵導航附近免費采血點,方便群眾快速聯系公安機關免費采血。公安部強調:免費采血工作不受戶籍地域限制,請尚未采血的失蹤被拐兒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員和身源不明人員,盡快選擇附近的采血點接受免費采集,我們將全力幫助您尋親。
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如何發揮作用?
為進一步提高網絡時代打拐工作效率,公安部積極創新“互聯網+反拐”工作模式,2016年5月15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正式上線。一旦接到兒童失蹤案事件報警后,公安機關第一時間通過“公安部失蹤兒童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等,向公眾發布準確的兒童失蹤信息,同時通過25家熱門移動應用終端將相關信息實時推送至兒童失蹤地周邊相關人群。推送原則是以兒童失蹤地為中心,失蹤1小時內,定向推送到方圓100公里,失蹤2小時內,定向推送到方圓200公里,失蹤3小時內,定向推送到方圓300公里,失蹤超過3小時的,定向推送到方圓500公里,讓更多周邊群眾從官方渠道獲取準確信息,及時提供線索,協助公安機關盡快破案,實現群防群治、全民反拐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