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說臟話的解決辦法(孩子說粗話臟話該怎么處理)
我兒子剛滿七歲,活波好動,有些調皮。受外界因素影響,最近一段時間他瘋狂地迷戀上了爆粗口。隨時隨地都能聽到他的“口吐芬芳”,以至于他一個人自言自語的時候說的都是臟話粗話。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為了不讓他從小就養成說臟話、爆粗口的習慣,我們做父母也是絞盡腦汁地用了各種方法,甚至不惜以武力相逼,卻仍舊收效甚微。最后我們想到了一個看似兩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用跳高打鈴鐺的方法來控制他的爆粗口。每說一句臟話就跳高打鈴鐺兩百次。兩天時間下來,效果出奇的好,孩子爆粗口的次數大幅度減少。
今天,兒子的堂哥堂姐來家里找他玩。堂哥在三個孩子中是年齡最大的孩子,堂姐其次,我兒子最小。為了不讓他們三個說臟話,我將同樣的規則適用在三個孩子身上并設立相互監督、舉報有獎制度。所謂舉報有獎就是說臟話的小朋友除了要跳高打鈴鐺兩百次之外,還要額外滿足另外兩個小朋友每人一個小小的愿望。可以提其他不過分的要求,也可以讓他用自己的私房錢給另外兩個小朋友一人買一個5元以內的小禮物。
大約一個小時之后,我聽到了兒子的呼叫聲。我走進他們玩耍的房間。兒子說:“他的哥哥說了臟話”。起初,哥哥極力否認并說是他的弟弟說的臟話。這時我將視線轉移到了姐姐的身上,問她是哪個小朋友說了臟話?小丫頭說:“她的哥哥沒有說臟話,是他的弟弟說了臟話”。
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家長會是一個頭兩個大,腦瓜子嗡嗡的吧。更有甚者甚至會覺得兩個孩子同時指認一個孩子,肯定會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定律來處罰那個被同時指認的孩子吧?其實遇到這種情況,只需記住這一點,不會讓你冤枉任何一個孩子。首先,我們假設弟弟是A,哥哥是B,姐姐是C。A說B說臟話,B說A說臟話,C說B沒有說臟話,是A說了臟話。這三個孩子里邊只有一個孩子說了真話。首先找矛盾點,看誰和誰有矛盾?很明顯,A和C沒有矛盾,B和C也沒有矛盾,只有A和B有矛盾。再從心理學角度,犯錯會心虛,直面會有抵觸情緒就能準確地判斷出,是哥哥說了臟話。
聽完我的分析之后,三個孩子都承認了是哥哥說的臟話。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很簡單了。哥哥跳高打鈴鐺兩百次并滿足另外兩個小朋友每人一個小小的愿望。姐姐說想讓哥哥把之前搶走她的玩具還給她。弟弟說想讓他的哥哥給他買一個5元錢的卡片。想到自己剛剛打了兩百個鈴鐺,還要花5元錢給弟弟買卡片,哥哥的情緒變得低落了下來,眉眼低沉,撅著嘴坐在旁邊一言不發。旁邊的妹妹看到哥哥不開心了,她簡單思考了一下就說,她第一個愿望不要了。她要重新說一個愿望就是讓弟弟的愿望不能實現。
最后,哥哥和姐姐都開心地走了,只留下弟弟一個人在原地抓狂。我問兒子:你在姐姐身上看到了什么?她為什么要放棄自己的愿望來讓哥哥開心?兒子說:“不知道”。我對兒子說:人和人之間就是一面鏡子,你對鏡子笑,鏡子也會對你笑。你對鏡子兇神惡煞,鏡子也會用同樣的表情來回復你。如果你想讓哥哥姐姐多愛你一些,你就要先把自己的愛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