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躲在被窩玩游戲怎么辦(孩子不工作,整天在家睡覺玩游戲)
孩子不愿意上學,是許多家庭會面臨的棘手問題。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厭學可以出現于孩子的各種年齡段,早到幼兒園小孩哭鬧不肯離開父母上學,晚到大學生每日翹課門門掛科得到學業預警。在這些家庭中,無論家長多么怒氣沖沖逼迫孩子認真上學,孩子都不能體諒父母一點心情做出改變的行動。
上學是每個人人生的必經階段,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大多希望孩子能安穩上學努力讀書,因此當看見自己孩子不愿去學校的時候有各種生氣和焦慮的反應都是十分正常的。尤其是看到孩子不僅不能認識到去上學的重要性,還天天將自己反鎖在房間打游戲,心里更急了。
家庭中出現一個厭學的孩子,必將每日鬧得雞犬不寧。然而,越是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越應當冷靜下來。厭學是學生非常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有著較為成熟的治療經驗。有厭學娃的家長們按照以下建議的步驟走,治好孩子的厭學并不是難于登天的事。
首先,家長應當認識到厭學問題并不是“絕癥”,但也不是簡單的矯情和懶惰。
近年來,學生厭學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每個家庭的厭學娃都并不是個例。有研究表明: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 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 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尤其是疫情下,孩子往往間斷了幾個月才重返學校上課,更容易出現厭學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厭學癥是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換言之,厭學的孩子在面對學習時,在認知上出現了偏差,在行為上出現了異常。消極對待作業,逃課逃學,把自己關在房間不愿去學校,都是厭學的典型表現。
那么,厭學和“懶得上學”的區別究竟在哪里?
雖然學界對厭學這一問題尚且沒有一個統一的診斷標準,但一般來說,如果在認知、情緒和行為三個方面均出現問題,那么基本上孩子就可以診斷為存在需要介入幫助的厭學心理問題。
因此,可以簡單理解為,厭學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1)孩子認為學習是消極的或可怕的,2)同時孩子在面對學習的時候會感到不適,3)并且抗拒一切與學習相關的事情,例如無論如何都不去學校或者在課堂上睡覺、不寫作業等。而如果只是偶爾一兩天孩子耍耍小脾氣不想上學,則可以看成是孩子懶得上學,并不需要過多地介入和干預,只需要陪孩子聊聊天或者一起放松一會,一般就可以得以解決。
那么,在確定了孩子是存在了需要干預的厭學問題后,家長就需要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開始受到重視和介入。
厭學的成因可以有很多。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看,父母不合理的過高期望、學校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和自身的自卑情緒等都可以成為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問題的“罪魁禍首”。
家長盼孩子成才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度的要求有可能會讓孩子在學習中產生錯誤的想法,如自己學習是為了滿足爸媽的期望,從而導致對學習扭曲的認知,引發驗血問題。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的學者曾在研究中提到,對于有一定依賴性的未成年的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有著較為強烈的希望得到重要他人關注的需要。因此,如果受到了老師的忽視,也有可能讓孩子產生厭學問題,因為他們無法滿足被關注的需求。
同時,有些孩子可能心思較為敏感,也容易因為在學習上產生挫折從而導致自卑情緒,認為自己怎么學習也無法學好,從而滑向厭學的懸崖邊。
家長看著不肯學習的孩子火大,甚至恨不得揍一頓。實際上,厭學娃心里也是非常痛苦的。表面上看起來在房間打游戲不學習,但內心也在承受著焦慮難受的煎熬,只是靠游戲轉移注意力罷了。為了拯救可憐的厭學娃,家長應當采取正確的姿勢面對存在厭學問題的孩子。
第一步,分析孩子厭學問題的成因。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少說教??梢砸耘笥训纳矸輪枂柡⒆幼罱X得學習上存在哪些困難?在學校有沒有遭遇什么問題,例如老師的冷落或者是同學的欺負。在聊天中注意控制自己的語氣和情緒,不要對孩子一昧指責和發泄情緒。也可以問問孩子對自己的看法,確定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存在讓他不舒服的地方。
第二步,“對癥下藥”,適當尋求外界專業幫助。在初步了解孩子存在厭學問題可能的原因后,針對成因采取措施。例如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區別對待,家長應當向學校提出合理的訴求,同時安撫孩子,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倘若孩子仍然無法敞開心扉,此時建議家長尋求專業的心理人士介入幫助??梢詭Ш⒆尤I的心理咨詢診所進行咨詢,也可以去正規三甲醫院掛號看醫生。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應當去除“病恥感”,去醫院看厭學問題并不羞恥,也不代表你的孩子有神經病。厭學的孩子值得也應當受到專業的幫助。如果因為家長自身認知不到位,拒絕帶較為嚴重的厭學娃去看心理醫生,錯過了治療的機會,何嘗不是一種對孩子的“加害”呢?
最后,希望天底下的孩子都能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