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父母說臟話(父母天天對孩子罵臟話)
和孩子聊天,他竟然罵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學會了說臟話了,同事氣憤地數落著孩子。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其實,孩子說臟話的現象也不少見,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說臟話了,那么就代表孩子變壞了,往往忍不住呵斥,甚至打罵,這種方式反而會激怒孩子,破壞親子感情。
面對張口便說臟話的孩子,家長要多點耐心,了解孩子說臟話的原因,同時積極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表達內心的情緒,避免在情急之下,說臟話。
孩子說臟話,多半是因為以下這幾個原因
只是單純模仿,不知道其含義
在孩子身邊的人,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或許有人說臟話,而孩子并不懂得臟話的真實含義,只是認為別人能說這樣的話語,那么自己也能說,屬于純粹的模仿行為。這種情況下,只要家長加以引導,孩子便可以改掉說臟話的習慣。
不知者無罪,本來孩子不懂得臟話的含義,在這種情況下說出臟話,家長應該予以理解。同時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孩子真正養成說臟話的壞習慣。
認為自己說臟話的樣子會很酷
很多孩子看到別人說臟話的樣子很酷,很過癮,他們也會選擇采用說臟話的方式單純只是想要彰顯自己帥酷的一面。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說臟話不僅不酷,而且還會激怒對方,不利于和諧的人際關系。
說臟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懂得臟話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提升自我認識,主動放棄說臟話的行為習慣。
僅僅想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當有些人心情不悅時,往往會爆粗口,他們說臟話的目的只是為了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教給孩正確釋放情緒的方式。說臟話不僅無法讓負面情緒消失,反而還會激怒對方,影響原本正常的人際關系。
表達自我情緒的方式有很多,唯有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才能真正達到緩解內心壓力的目的,否則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面對孩子說臟話緩解情緒的行為,家長應該及時予以指正。
面對孩子說臟話的行為,家長要遠離這幾種錯誤的行為方式
簡單粗暴的打罵孩子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有較高的要求,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說臟話,哪怕孩子只是為了發泄內心的不滿,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為了讓孩子記住教訓,很多的家長往往會狠狠地教育孩子,甚至對孩子采取了打罵的行為方式。
家長偏激的處理方式難免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可是他們依然不懂得為什么不能這么做,因此,家長應該多一份耐心,和孩子進行耐心講解,讓孩子懂得事情的原委,主動約束自我行為。
用同樣的臟話進行回擊
孩子說臟話了,那么家長便認為應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臟話進行回擊。這種處理方式往往會讓孩子繼續延續說臟話的行為方式。
孩子認為父母可以這么做,那么自己也應該可以繼續這么做,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孩子難以改掉說臟話的行為,因此,家長應該選擇理智的解決方式。
聽之任之,讓孩子自己忘記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行為不予重視,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由著他們,甚至還幻想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切的壞習慣都會自動消失,這種想法過于天真了。
如果孩子有了錯誤的行為方式,而家長卻不予指出,那么孩子便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他們會繼續延續自己的行為方式,難免會處處碰壁,不利于日后的學習和生活。
面對孩子說臟話,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改掉說臟話的習慣
冷處理,不要過于重視
家長第一次聽過孩子說臟話,那么會過于激動,甚至會習慣性認為孩子變壞了,其實這種想法偏激了,家長可以試著假裝什么也沒有聽到,不要過于在意這件事情,等到事后再次詢問孩子說臟話的原因。
如果家長過于在意孩子說臟話的這件事情,那么孩子便認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吸引家長的注意,很可能會故技重施。唯有懂得孩子說臟話的原因,一步步正確引導,方能讓孩子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進行懲罰,讓孩子知道和做錯事一樣嚴重
做錯了事情就應該要接受懲罰,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并且制定規則,當孩子再次說臟話的時候,便應該接受懲罰,讓孩子懂得主動約束自我行為。
在制定獎懲制度時,家長要考慮到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孩子一起監督彼此,共同營造和諧的氛圍。面對孩子犯錯,家長要足夠理智,不能讓懲罰措施脫離實際,以免激起孩子的內心的負面情緒。
父母要做好榜樣
說起榜樣的力量,家長都不陌生了,每個家長都具有示范的作用,自己的行為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長應該要努力調整自我的行為,給孩子正向的引導,學會文明用語,嚴于律己。
很多家長說話比較隨意,或許自己無意的一句話,就可能會成為孩子學習的焦點,因此,家長應該徹底杜絕臟話,告別不良的行為習慣,真正的做一個文明的人,相信孩子也會逐漸的告別壞習慣,向家長看齊。
孩子習慣說臟話,很多家長往往將其定義為壞孩子,其實,這種定義方式往往是不恰當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孩子的行為習慣也會不斷發生變化,家長只需要進行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必然會改掉錯誤的行為習慣。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改正的時間,耕耘過后,靜等花開。
今日話題:在你的身邊,有沒有喜歡說臟話的孩子呢?他們的父母平時是怎么做的呢?你對于文中的觀點有其他的看法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