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年級開學,學校門口孩子哭鬧已成為固定節目,家長的心情想必會更復雜,孩子終于長大了,但能不能適應上課節奏,和同學能不能處理好關系,會不會被老師欺負……
說句實話,家長幫孩子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在學校怎么樣管不到,在家里可以做的事情卻不少,而且對孩子的重要性,絲毫不必成績差。
01 養成良好作息
上學和在家不一樣,孩子在學校以規律的集體生活為主,上下課,吃午飯都有統一安排,雖然雙減后孩子壓力小了很多,但家長還是不要因為心疼小孩上學辛苦,就縱容小孩玩得很晚,導致第二天上學起不來床,上課沒精神。
02 培養獨立自主
孩子上小學,意味著開始接觸社會,走上獨立成長的道理,雖然小孩年級還小,但家長卻不能因為溺愛,對所有事情大包大攬,比如收拾書包、早餐剝雞蛋之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此時的溺愛不是愛,反而是害,希望家長們都能想通這一點。
03 樹立正確價值觀
首先,一年級的學生,穿戴以簡便,實用為原則,因為他們年齡還小,復雜的穿戴會給他們造成負擔,家長之間不要互相攀比,比品牌、比價格,是毫無意義的,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其次,孩子的價值觀還未形成,不要指望孩子連一個攀比的同學都沒有,別人的事兒自己管不了,家長應該耐心告訴孩子自己努力的含義,應該怎么去面對同學之間的攀比現象,不要受這些事情影響。
04 保護視力從小做起
很多孩子成績一般,鏡片度數一個比一個高,小學不注意很容易近視,雖然小學作業基本能在學校解決,但家長還是得監督孩子的用眼習慣,比如看書時光線一定要充足,不要早昏暗的狀況下閱讀。
此外,閱讀時姿勢一定要正確,坐姿要筆直,眼睛距書的距離應在30厘米左右,不要躺在床上閱讀,而且在小孩玩手機這件事上,一定要狠心下來,很多小孩把手機拿去玩游戲,不僅影響視力,還影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