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不聽話怎么辦,做事磨磨蹭蹭(如何改善孩子磨磨蹭蹭的性格)
性子急的家長最看不得孩子磨蹭,比如:讓孩子做一件事墨跡了半天,家長在旁邊強調很多次,他依然我行我素,絲毫沒有改變,這個時候一般孩子都會被家長胖揍或者罵一頓。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類似的場景很多家庭中都會遇到,特別是早上,為了不讓孩子上學遲到,小宇媽媽提前書包、水壺等準備好了,就等小宇穿好外套出發,可是等了半天還見不到人,小宇紋絲不動,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早上的時間非常緊張,除了要送孩子上幼兒園,部分家長還得去上班,一分鐘都不能耽誤,再看到磨蹭的孩子,家長難免會忍不住大動肝火,可是一個勁的催孩子,效果卻并不好。
聰明的媽媽想出了幾個方法,來改變愛磨蹭的寶寶:
孩子愛磨蹭,從根本上來說他沒有時間概念。想徹底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先讓他明白時間規則。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時間觀念啟蒙比較晚,可以在生活方面讓孩子直接感覺到時間的存在。
反復提醒孩子時間
如果只是讓孩子去感覺時間是比較抽象的,家長需要具體到生活的場景之中啟發他們。教孩子唱一些有關時間的兒歌,教會他看簡單的鐘表,上午和下午的時間上有什么區別,分別要做哪些事情,也讓孩子清楚明白時間是不能顛倒的。家長還可以做一個日程表,將要做的事情細化到上面,比如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要去上幼兒園,讓孩子從心底感到這些事情都要按規定來做,一件事情做不好就會到影響后面的事情。
為了讓孩子更加深刻認識到時間的長度,家長可以在陪他出去玩的時候,出門前告訴他時間,到目的地后在告訴他一下時間,玩了一個項目后,再次跟孩子說一下時間,當準備回家時提前半個小時,告訴孩子時間,最后隔五分鐘再告訴他。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親自去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別小看這些生活細節,它在給孩子建立時間概念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用倒推法幫孩子預算時間
有時候孩子做事磨蹭,并不是故意的,因為他還沒有辦法去估算這件事情需要花費多長時間能做完,這些孩子的心中是沒有概念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用倒推的方法,來學會預算時間。
比如:幼兒園要求孩子8:30到校,孩子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大概20分鐘,那么最晚出門的時間就是8:10分,孩子穿衣服、洗漱、吃飯需要的時間都給他計算并寫到紙上。這樣孩子幾點起床孩子和家長就能掌握了,孩子心中也有一個時間概念,再加上家長的提醒和催促,他也會更愿意配合。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性格和習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性子慢做事認真細心,也有的孩子性子急,做事粗心大意,家長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把孩子往正確的道路上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