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育是幫助孩子建立危險意識的有效方式對嗎(體驗式教育是幫助孩子建立危險意識的有效方式嗎)
3月26日是全國第23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對于心智未滿的學前兒童來說,他們充滿好奇探索世界的同時,也面對著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危險。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就此問題,華商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園長,從防拐防騙、交通安全、保護人身安全等角度聽聽他們對于兒童安全教育有哪些建議。
兒童安全無小事 家長必須看護到位
西安政治學院幼兒園園長李君介紹說,幼兒園一直在做安全教育,例如防踩踏、防暴、消防演練等,此外,每月都有安全主題教育,園里經常會做幼兒防騙測試,“年齡越小就越容易跟陌生人走,成人拿好吃的、好喝的,甚至用手機就能把孩子騙走,孩子很難拒絕誘惑,所以,要加強大人對孩子的看護。”
關于幼兒安全,李君強調說,交通安全很重要,特別是在小區的停車場,有的孩子玩躲貓貓會鉆到車底下,加上車輛有盲區,所以家長在停車場不能大意,看護好孩子,教育孩子不要在停車場玩;騎自行車帶孩子的要注意,每年都有家長騎自行車夾傷孩子腿或腳的事情發生。
“高層要做好防護措施,在西安某小區曾發生一起高墜事故,孩子住在20層樓上,看見窗外飄了一個喜羊羊氣球,就想去抓,結果失足墜樓”,李君對家長和監護人要說的是,要教育孩子不能從高處往下扔東西,這兩年高空墜物傷人的事件屢有發生。另外,幼兒容易把小東西塞進嘴里、耳朵里、鼻子里,要防止孩子誤食。
關于防止幼兒性侵,李君建議老師、家長借助擬人化的故事形式來教育孩子勇敢說“不”,做好自我保護,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看的圖書,例如“歪歪兔兒童性關懷系列圖畫書”。
西安蓮湖慶安幼兒園副園長張敏提醒說,春季戶外活動增多,幼兒情緒相對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此時也是安全事故高發的時段,幼兒在幼兒園常見的安全事故多來自于游戲運動。
“孩子們在園內做戶外游戲運動的時間相對充足,在活動中幼兒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地控制,所以容易發生一些危險的游戲行為動作,造成自己或同伴的傷害。再者,生活中的安全隱患、集體生活中一些偶發因素也可能造成傷害事故的發生。”張敏總結說,其他類似幼兒如廁時踩踏不穩,造成摔倒受傷,地面滑倒也可能出現意外狀況,班級玩教具設施設備陳舊破損,檢修不及時也可能發生傷害事故,等等。
兒童安全教育需要家園共建、家園同步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對世界的探索能力越來越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西安市浐灞第一幼兒園園長李靜認為,幼兒安全需要家園共育、家園同步,孩子的安全問題其實多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比如,孩子在玩的時候,家長提醒不到位,扭傷、磕傷等,以及孩子與同伴之間發生肢體沖突等,希望家長提高這方面的意識。
有著30多年幼兒教育經驗的靜潼淳幼兒園園長李忠靜認為,在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時,家庭教育更為重要。李忠靜說:“正因為生活中的危險無處不在,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往往都處于真實的情景中。比如孩子正打算去摸熱水壺,家長及時出來制止,并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危險性。正是在這些生活情境中,孩子對于危險才會有記憶,才會知道如何應對。學校給孩子灌輸的安全教育是脫離情境的,即使他們在課堂上記住了如何防范危險,甚至還能講給家長聽,但當孩子真處于危險的環境中,也會不知所措。”
家長要建立權威性 對危險行為劃定明確界限
對如何進行安全教育,家長們好像都有相同的困擾。以“摸插座”為例,家長們普遍反映不論重復多少遍“不能把手指插進插座里”的說服式教育都沒有效果,最終只能靠“打一頓”來強化記憶。對此,李忠靜表示,當孩子的注意力已經被危險的事吸引,家長反復的說教就不會再有意義。此時家長可通過簡單明確、但認真嚴厲的否定指示,例如“不許動”、“不能碰”向孩子提出要求。這樣做是為了建立家長的權威性,讓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回到家長身上,同時對危險行為劃出明確界限,告誡孩子不可越界。
體驗式教育也是幫助孩子建立危險意識的有效方式,在家長的看護下,可以讓孩子通過嘗試危險行為并體驗后果的形式建立安全意識。但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性格,對于“膽小”的孩子,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變得更膽小,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對于這種敏感的孩子,通過耐心的引導和細心的陪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后再進行教育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