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教育失敗(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從計劃生育開始,我國絕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家庭所有的資源與精力都給了這個唯一的孩子。舍不得打罵凡事都順從成了普遍存在。從而導致了嬌生慣養的社會現象。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育兒理念也發生了改變。幾乎絕大多數家庭都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以應試教育為指導的前提下來培養孩子。不信你看家長間交流都是在問你孩子成績怎樣?
在這里就不贅述社會現象了,我只想提兩個觀點!
一、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朋友兼人生導師!
二、父母不應該是期待孩子成龍,逼迫孩子成龍的嚴師厲長。
這里就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有個觀點叫因材施教,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是第一個了解孩子的人。更應該明白孩子的天賦秉性,從而判斷出孩子應該怎樣教導。當孩子有某方面天賦能力時,就應該著重引導培養。當孩子普普通通時,也應該良性引導。這是大方向!
作為父母,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生導師?從這幾點入手:
1.培養心性
應該重點培養孩子的心性,一個健康全面的性格是擁有美好人生的基礎。平時應該注意孩子的性格秉性,良好引導教育孩子擁有一顆善良、正義、積極、樂觀、勤勞、堅韌、禮貌的性格。
2.培養孩子對社會的認知,形成早期的社會觀。
作為父母,對社會和人性的認知肯定是比孩子豐富的多的,那么父母就應該在這方面給予孩子正向的引導和幫助。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給予孩子良好的輔助,避免因為認知不足造成選擇性的遺憾,比如選行業、選專業等等!
3.與孩子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嚴師厲長
都知道朋友關系是人類關系中非常美好的關系,很多時候朋友之間相互的了解是最全面的。作為父母,如果想要更全面真實的了解自己孩子,那么就得與孩子做朋友。但是益師亦友這個度要把我好!
與孩子做朋友,是一種培養良性家庭關系的方法。可以使家庭氛圍更具活力,也更容易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4.主動給予孩子在成長中的挫折,磨礪堅韌心性和正向思維啟蒙
在不同的時期,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挫折。作為父母更應該正向引導孩子如何面對挫折,戰勝挫折。在消極與負面情緒下如何控制情緒,如何將其轉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心里問題是家長們應該重視的問題,這關系到孩子的心里健康和人生的幸福指數。
5.授孩子以漁
作為父母,在要求孩子學習與上進的同時。更應該思考科學良性的方式方法。比如引導孩子自主去解決問題,主動分析問題,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培養其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遠遠比苦口婆心的督促來的有效。在生活上,引導孩子自我的時間規劃與管理,做到凡事有條有序。
6.不應太過壓抑孩子的天性
對于孩子的天性,父母應該多做良性教導,適當讓其釋放天性,不應過度壓抑,應該做到張弛有度!
最后送給天下父母一句話。
培養一個知書達理、善良樂觀、三觀都正的孩子,培養一個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孩子,才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只知道望子成龍成鳳的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