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多少兒童被拐走(被拐賣的兒童有多慘)
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wǎng)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看過《親愛的》這部電影的人都深有感觸,尤其是已經(jīng)成為父母的人,那種丟失孩子的絕望感,時刻圍繞在身旁,讓人痛苦不安。
電影原型孫海洋的兒子被找到,經(jīng)歷了14年漫長的等待和苦苦追尋,他終于和兒子相認,父子倆緊緊相擁,民眾們感動不已。
其實孩子走丟、失蹤、被拐賣的情況每年都有,這件事看似離自己很遠,實際上時刻都有可能發(fā)生。
有些家長天真地認為,只要自己把孩子看得緊一點,孩子就不會被拐走,盡早告誡孩子不亂跑、不跟陌生人走,便可以降低被拐的風險,殊不知,孩子很多時候,并不具備判斷能力,一步走錯,就會陷入深淵。
實驗顯示,多數(shù)孩子防拐意識薄弱!
江西贛州進行過一次防拐測試,實驗人員在超市、學校以及火車站多個地點進行了測試,對象主要是3到10歲的孩童,他們通過問路、謊報身份、玩具零食誘騙等方式,成功將50名孩子中的42名“拐走”。
比率如此之高,讓人不得不提高警惕,不少家長表示,平時自己也有教過孩子這方面的知識以及應對技巧,可沒想到孩子這么容易相信人,輕易就跟陌生人走了。
孩子為啥這么好“騙”呢?
首先,孩子年齡小,見識少,在孩子眼中美好的事物要比丑惡嘴臉多多了,孩子沒有分辨能力,就會輕易陷入人販子的圈套當中。
其次,能當人販子的都不是等閑之輩,他們的“技術”,往往比人們想象的更加高超,即便家長就在跟前,他們也能輕松得手。
比較常見的有尾隨、哄逗等方式,都是趁著大人分散注意力的時候下手的,這時候年齡小的孩子往往還沒回過神,來不及喊叫,就已經(jīng)被帶走了。
當然也有強行牽走的,孩子在前面正常走路,突然一只手就將孩子提起來拽走,前后不過5秒鐘,讓人防不勝防。
對于此類事件,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的防拐意識呢?
1、針對低齡兒童加強看護
孩子早期階段認知能力、行為能力不足,因此,只能依靠家長的看護,才能規(guī)避風險。建議家長帶娃出門時,將寶寶放在自己視線內,同時做到不被外界因素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全在寶寶身上,人販子自然不容易下手。
2、通過動畫片進行引導
每個孩子都愛看動畫片,隨著時代發(fā)展,動畫片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甚至充滿教育意義。
其實,許多動畫片當中都有小動物、小朋友被騙的場景,動畫人物們要么用機智的頭腦化解險情,要么被壞人得手,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這些場景,在孩子觀看時,家長可以多講解和引導,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幫助其掌握相關的防拐技能。
3、多進行實戰(zhàn)演練
口頭傳授經(jīng)驗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能印象深刻,但這里說的親身經(jīng)歷,并不是真的讓人販子拐走,而是像實驗一樣,一次次加強孩子的防拐意識。
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認知能力,設立一些障礙,比如找孩子沒見過的朋友,在放學時或是獨自玩耍時,試圖將孩子帶走。
如果孩子沒有被帶走,則說明防拐教育相對成功,家長可以換個別的花樣繼續(xù)測試,如果被帶走了,則需加強相應的引導,這樣才能避免日后真的遇上險情時陷入危險。
當然了,測試過程中,家長需要遠程監(jiān)控,最好保留視頻資料,這樣后續(xù)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也更方便講解。
拐賣兒童時有發(fā)生,防拐意識必須提升,作為家長,只有及時幫助孩子掌握相應的防拐技巧,才能降低遇到危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