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勤學好問的話(鼓勵孩子勤奮好學)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網友提問:孩子一年級了說他什么都不會,老師不喜歡他,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回復:最好的教育:鼓勵孩子勤學好問。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于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所有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現代人類社會的主動勞動創造包括但不僅限于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采礦加工制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教育事業……維持基本生存+融入社群是人類一切行為活動的兩大核心目標。
剛出生的人類嬰兒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身軀、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不能確自身保安全、不知該如何與同伴進行分工協作……作為自然生命物質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人類嬰兒必須通過不斷模仿學習才能從長輩那里繼承綜合生存技能。因此,為了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
課堂互動是增進師生情誼的重要環節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老師,傳授道義、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傳授道義、教授學業就是老師根據人類社會既有文明智慧要求,主動擔負起對孩子學習成長的教化工作;解答疑難問題則是老師根據自身掌握的人類社會文明生存智慧解答學生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所遇見的成長困惑。也就是說教育工作的主體分兩部分,一部分由家長或老師教、學生聽,另一部分由學生主動提出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家長或老師被動解答。
俗話說:“知恥而后勇,知弱而圖強,若不知恥則必無志。”人只有在知恥和自知不足后,才可能有“臥薪嘗膽”地奮發學習,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固步自封則難有大的成長作為。當然,所有人都有一種特殊的榮譽喜好——為人師表。因此,但凡稍有自主行為能力的孩子,都喜歡做同伴的了”小老師“。
農民喜歡相對長勢更好的莊稼、工人喜歡相對純度更高的礦物、食客喜歡更合口味的菜品、病人信賴名望更高的醫生、家長喜歡社會知名度更高的老師……同理,作為職業成就的重要體現,老師自然更加喜歡課堂上積極學習、綜合學習狀態更好的同學。相反,那些課堂上調皮搗蛋、綜合學習狀態跟不上教學節奏的孩子,老師著實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關照他們。
文化是人類對生產勞動與生活實踐經驗的高度概括總結,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勞動與生活實踐的不斷積累而“水漲船高”。因此,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什么文明階段,絕對不存在能夠精通所有已知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的個人,個人綜合學識上一定會出現一山還有一山高,比如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的老子、孔子、墨子都各有所長&又都存在相對偏頗性。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話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人類是自然生命物質體系中的一份子,個人是人類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因此,幾乎沒有人具備觀察人類社會的“上帝視角”、沒有人有能力通曉人類社會的古今&全球,任何人都必須虛心求教才能促使自己獲得更快、更好地學習成長。當然,作為任何兩個沒有直接生存競爭關系的人,相對的強者也總是樂意給其他人當“老師”。所以,聰明的孩子通常積極主動向一切潛在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請教,最好的教育也就是鼓勵孩子勤學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