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青少年抑郁癥和青少年叛逆期(如何區分青少年抑郁癥和青少年叛逆癥)
青少年抑郁癥和青少年叛逆有很多共通的行為表現,包括有自己的主見,不想遵從大人的建議;沖動控制能力差,想要什么就要立刻去做,無法等待;對人際關系變得特別敏感,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這往往讓家長很難識別早期抑郁癥,如下從情緒表現、想法與動機、生理表現,與其他能力等多方面對兩者做一個全方位的對比,以協助家長在早期辨別孩子是處于青少年叛逆,還是患有青少年抑郁癥。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青少年叛逆 (adolescent turmoil) |
青少年抑郁癥(depressive disorder) |
情緒表現 |
|
情緒起伏大,會因為情景而變動,在愉悅的情境中還是會感到開心 |
情緒起伏大,但易怒的頻率高,且在愉悅的情境下也開心不起來 |
若處在負面情緒中,情緒可以很快被轉移或是穩定下來 |
若處在負面情緒中,需要很久才會緩和 |
持續處在低落情緒或易怒狀態中 |
|
想法與動機 |
|
仍然會對喜歡做的事情感興趣,且可以持續進行 |
對本來感興趣的東西不再感興趣,持續覺得無聊與生活無趣 |
雖然會對未來迷茫,但仍可以正向看到生活,帶有希望 |
厭世,感覺生活沒有希望 |
雖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但不會對家人有過多的愧疚感 |
會對家人有愧疚感 |
不會過度自我貶低與自我抨擊 |
自我貶低與自我抨擊,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沒有能力成就事情 |
容易精神不集中,難以專注學習 |
|
會有自殺的意念,自殺或自傷的行為 |
|
生理表現 |
|
對生理變化(青春期特征或身材的變化感到敏感) |
容易出現各種身體病痛(頭痛,拉肚子/便秘,肌肉疼痛,身體無力) |
睡眠不足,失眠或睡眠過多 |
|
食欲下降或食欲大增,暴飲暴食 |
|
其他方面 |
|
有可能學業會突飛猛進,思考變得比以往敏捷 |
學業表現退步,拖延功課和作業 |
自我照顧能力下降,不在乎外表,變得邋遢 |
情緒表現
患有青少年抑郁癥的孩子即使是在會讓人開心的情境中,也感受不到快樂,而當他們處在負面情緒中時,會需要很久才緩和那些負面情緒的強度,通常會讓家人感覺超過一般情況。這是不同于青少年叛逆的孩子的。
青少年叛逆的孩子,雖然情緒起伏也大,但這些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也可以隨著情境而變動或被轉移,不會持續的處在易怒狀態中。若以天氣來比喻,青少年叛逆孩子的情緒會像天氣一樣變化無常,但是抑郁癥孩子的情緒則比較像氣候,雨季很難有晴天的感覺。
想法與動機
有抑郁癥的孩子跟叛逆的孩子的不同在于,他們對于本來感興趣的事情或活動,也不再感興趣,也不再有動力去做。想法持續處于負面,自我貶抑,對自己沒有信心或自我責怪,有時還會對家人有莫名的且揮之不去的愧疚感。他們在學習上,也會變得難專注,有時候會腦袋空白,無法學習,思考變鈍等。
相反,對一般處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來說,青少年階段是大腦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腦部發展會去蕪存菁,也即去掉不必要的連接,讓大腦發揮更有效率,有時候會看到青少年好像變聰明了,開竅了,也就是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在初高中階段成績突然突飛猛進。一般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也會對自己,對未來感到彷徨,但不會完全的對自己失去信心與希望,也不會出現過度的自我貶低等情況。簡單來講,叛逆中的青少年不會喪失功能,而處于抑郁中的青少年則喪失部分自我照顧的功能,并體現在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理表現
有青少年抑郁癥的人很容易出現有各種不明原因的生理病痛,有的人會合并被診斷有腸躁癥,或是蕁麻疹發作頻率變高等,且會出現有食欲不振或總是吃不飽,或是有暴食的行為,以及在睡眠上變得失眠,難入睡,或是睡太多等情況。
其他方面
有抑郁癥的青少年通常會在學習能力或表現上變差,也會對外表變得不在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綜上所述,由于上述現象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青春期叛逆,因此很多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經常被家長拖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沒有得到及時協助。青少年抑郁癥有三分之一的概率可以自行康復,但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會轉化為慢性抑郁癥,也可能在演化過程中合并焦慮癥等其他病癥,從而會影響孩子后續學習、人際和職業發展等。如果您的孩子出現如上的現象,并已經出現學業下降,自我照顧能力下降,建議及早取得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