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媽媽罵(孩子辱罵媽媽怎么處理)
周一的早上,劉宜在給3歲的兒子穿衣服,兒子突然來了一句:“臭媽媽,你真壞!你弄痛我了!”劉宜當時心里有點吃驚,從不說臟話的孩子為什么會這樣說話,但是臉上沒有表現(xiàn)出來。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yīng)該承擔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tǒng)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tǒng)的講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yīng)社會。
“衣服穿好了,快去刷牙洗臉吧!” 媽媽臉反而平靜地對孩子說。
兒子臉上顯得驚訝的表情,見媽媽沒反應(yīng),兒子不甘心,嘴里仍不停地喊著:“臭媽媽、 壞媽媽。”嘴里不停在說臟話。
媽媽仍然在裝沒有聽到,依然忙著手里的活。最后,兒子終于沉不住氣了。一邊在搖媽媽的胳膊,一邊對媽媽說:“媽媽, 我在說你‘”臭媽媽!”
媽媽依然一臉平靜:“是, 媽媽聽到了。乖孩子,我們該吃早餐了。”兒子有些奇怪地結(jié)束了這個無趣的游戲。
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兒子也開始對其他家里人說臟話,叫奶奶“老臭奶奶”,叫爺爺“臭老頭”,有時候還會專門跑到有些嚴肅的爸爸面前說“臭爸爸!笨爸爸! ”
但是全家人都對此沒有反應(yīng),依然該怎么對待孩子還是怎樣。
原來媽媽已經(jīng)偷偷跟全家打過招呼了: “不管孩子說什么樣的臟話,大家都不做出任何反應(yīng)。”
過幾天,孩子終于徹底放棄了這個無聊的游戲。真是位聰明的媽媽,她的做法值得點贊。
如果聽到第一次聽孩子說出“我打你”“你是豬” 等罵人的話或者其他臟話時,很多父母的反應(yīng)都會說:“你這是跟誰來的?誰教你的?以后不準說。”
其實這些不好的話當然不會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孩子聽見別人說了,然后才跟著學會的孩子聽到別人說的話以后會跟著學,這就是學習語言的過程。
罵人,說臟話也是一樣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所說的意思,他們只是在重復學到的語言。另外,當孩子學會罵人說臟話的時候,這意味著他的社會關(guān)系在逐漸擴大,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家人范圍。
家長們不必為了孩子也過分擔心,認為孩子有什么問題,要認識并接受孩子的這種成長過程,但這并不是說家長可以允許孩子用臟話來表達想法,況且孩子長期說臟話,壞處會大過好處的,那么面對孩子罵人或者說臟話時,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呢?
一、不做反應(yīng)
孩子第一次罵人說肚話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不是為了表達生氣的情緒 。而且淘氣。他只是發(fā)現(xiàn)語言具有力量之后,一邊試驗語言的力量。一邊與身邊的人玩“激怒你”的游戲。但是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游戲不做反應(yīng),孩子很快就會主動放棄這個沒意思的游戲。
如果家長對這些罵人的話和臟話非常敏感,當孩子使用這些語言時,或者會強行制止孩子,或者會對孩子大發(fā)雷霆。家長的這種表現(xiàn)反而讓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體會到了語言所帶來的快樂,所以他們就更加喜歡使用這些語言。
二、分階段引導
對待2~6歲這一年齡段孩子的罵人行為,家長們沒有必要對孩子發(fā)怒或者急于糾正孩子的行為,而是應(yīng)該對孩子的這些語言不做任何反應(yīng)。
但是如果孩子長大并且已經(jīng)明白罵人的目的之后還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話,媽媽就應(yīng)該用非常嚴肅的語氣指出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并且讓他改正,不再重犯。
三、不要過分的譴責孩子
面對孩子的說臟話,首先父母要注意言行,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孩子會模仿,那么父母的言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會讓孩子間接的學習到一些不太好的話語,這就需要父母盡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