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讀書 清華媽媽回答(問題孩子考上清華)
開學已經兩周,你的孩子有沒有跟你抱怨“上學這么辛苦”“我為什么要上學”……今天這篇文章里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有一位美國教授曾這樣評價清華大學:“Students of Tsinghua, no Saturday, no Sunday, no holiday!” 據說就算在大年三十,清華的自習教室也會人滿為患。
如果問一群高考700分的清華學子,他們有什么后悔的事?這些學霸“畫風一致”回答,再一次讓人欽佩……
1
比起高三
在清華讀書更需要拼命
清華人在回答自己最后悔的事時,清一色地表示:如果再努力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當時好好學習就好了,當時沒有好好學習……”
“如果能保研就好了,現在因為疫情的關系,清華出國比例越來越少,保研的概率越來越低,我希望能夠讀研。”
“如果高中再努力一點就好了,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卷了。”
“如果我能把我所有作業的deadline趕完就好了,(清華作業很多嗎?)對!每一科的作業量都是比較大的,老師布置完,然后你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完,還要送到每個老師的郵箱去。(你覺得高中累還是清華累呢?)其實還是在清華累一點。”
再來看兩位清華人的自白,就能明白——在清華讀書,其實比高中的三年更需要拼命。
因為有巨大的壓力才會有巨大的動力:▼
清華的要求極為嚴格,四年只要有一科不及格就會取消推研資格,三科不及格直接被勸退學了,所以大家都要瘋狂地學習。
大二夏季小學期有兩周。第一天上午,我們上了兩個小時課,學了計算機的VHDL語言。下課后,老師要求我們在周五之前編出一個主頻30M的CPU來。
所有的人都瘋了,因為上午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后來,我們知道,在其他大學的電子系,這門課要學一個學期的。可老師說得很清楚,做不出來就不及格。
所有人跑到圖書館瘋狂借書,回去廢寢忘食地研究學習。第一天還看不懂,第二天稍有點明白,第三天可以編幾個簡單的程序了,晚上開始正式編程,編到凌晨3點,周四編了一天加一個通宵,周五早上8點通過了驗收。
在此之前,從不認為自己可以在短時間里完成這么難的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我們真的完成了。
基礎的東西老師不會再講,全靠自學:▼
有一次上微機原理課,老師說,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課上的電路模擬一下。同學們都說,我們是這輩子第一次聽說這個軟件。老師說:“這是電子工程人員必備的軟件。” 轉身就走了。沒辦法,我們回去在圖書館熬了3天終于把這個軟件學會了。
一次數學課,老師讓我們回去用MATLAB畫一個三維的圖形。同學們都說沒學過——這好像是數學系的一門必修課,老師只說了一句:“沒學過?回去學呀!” 我們又是在圖書館耗了好幾天,基本弄明白了。
所以,當你覺得有哪一科學得不太好的,一定不要埋怨客觀條件,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高考考入清華后,就能算成功了嗎,就能松一口氣了嗎?現實是在清華,努力永遠都不嫌多,學霸們都會“嫌棄”自己:要是過去能再努力一點就好了。
所有的收獲都不是憑空得來的,名校光環背后的那些拼盡全力,只有自己知道。
2
能在清華大學讀書
是一種最高級的“炫富”
在父母堂前幾日的文章“一位本科大學生的怒吼:本科畢業工資5K,進廠打螺絲收入都有8K”中,我們探討了讀大學的意義——讀書是為了可以讓你選擇你的生活,而不是只能被選擇。
高考只是一個階段的結束,考進大學并不意味著你可以歇息,大學是人生嶄新篇章的開始。
在清華,沒有人覺得自己考進個名校就可以享受安逸了。
如果去到清華學霸的宿舍看看,就像進入一個“小圖書館”。▼
曾有學生分享了清華人的一天:從起床、早飯、趕路,到晚上入睡,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在學習。▼
其中那位一邊騎自行車、一邊在筆記本上跑程序的同學,也被網友們封為“學堂路車神”。
“學堂路車神”事件在清華并不是罕見現象,清華人對這種“自行車上的生活”表示很常見。為了趕時間,校園里四處可見抱著電腦操作的同學,食堂、衛生間也會碰到這樣的同學。
清華校園很美,是亞洲唯一一所上榜《福布斯》全球最美大學校園的高校,可惜這里的學生很少有時間欣賞。這里人人騎的都是“飛車”,走路都像小跑。
以實考分理科704分和699分考入清華的雙胞胎姐妹焦宇曉、焦宇晨,在某次分享中提到的一個細節很打動我:
在清華,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軍訓的時候,有時早餐只有5分鐘,時間最緊的一次,我們只有20分鐘的時間,這20分鐘,要從操場跑回宿舍,騎車大約5分鐘的路程,吃完晚飯,換好衣服并集合完畢。我們沒有時間抱怨,只能立刻投入行動,結果我們都做到了。
不要說什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盡120%的努力。
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讓人十分敬畏的精神力量,就像清華校訓中寫的那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大家還記得前不久走紅的“炫富照”嗎?這是一只比愛馬仕更“貴”的包包。
樸素的白底帆布包,上面印著清華大學的Logo和校園。據說,這是只有清華學子才能擁有的定制版手袋。
能在清華大學讀書,確實是一種最高級的“炫富”。
3
優秀的人往往都是
“自然卷”
至于那些進了大學開始躺平的人,后來都怎么樣了?“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這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2018年,被譽為“小清華”的華中科技大學“本科轉專科”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當時,有18名學生因為本科成績不達標,且屢教不改的行為,從本科轉為了專科,達到專科畢業要求后,按照專科畢業,并且在校期間沒有任何辦法轉回本科。
除了這18名同學外,華中科技大學3萬多名本科生里,還有200多人接到了黃牌警示,34人接到了紅牌警告。
這起事件也給很多學生提了個醒:上個大學后想渾渾噩噩混日子,最后還能拿到畢業證學位證是絕對不行的!
從這些學霸身上,他們比普通人多的東西,是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學霸和學渣的差距,就是在自律性和主動性上拉開差距的。
謙遜、自律、刻苦、高效……這些就是學霸的關鍵詞。
真正優秀的人不存在“內卷”,他們都是“自然卷”的。
當你家的孩子抱怨讀書之苦時,別忘記告訴TA:學習之路沒有捷徑,唯有刻苦與自律。努力好好讀書和不努力選擇躺平的人,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