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靠打罵(教育孩子得嚴得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話,很多家長將其奉為育兒的金科玉律。雖然國家一直在提倡“鼓勵式教育”,并計劃立法讓家長管住手。但在很多人的潛意識里,還是認為“不打不成材、不打不成器”“慈母多敗兒”,覺得教育孩子必要時就得動手“修理”。但為人父母,你知道打罵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嗎?雖然很多80后、90后都是這么過來的。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不要小看我》劇情
在最新一期的《不要小看我》節目中,桃子媽媽因為桃子沒有好好學唱歌發火打了她。后來在王歧的開導下桃子的心情才慢慢好起來。對此,王歧認為,教育孩子要找到合適的方式,打罵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長遠的,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后或許會“享受”暴力。還可能造成孩子自卑、內向,心理叛逆的性格缺陷。
其實網絡上,反對打罵式教育的呼聲一直很高。#打罵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后,很多網友的第一反應是“怎么讓我父母看到這個熱搜啊”。
網友表示該怎樣讓父母看到這個熱搜~
也有不少家長清楚打罵式教育的危害,但有時實在忍不住。
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因為兒時遭受打罵式教育,導致自己變得脾氣暴躁、自卑自閉、膽小怕事,認為自己做什么都比不過別人。
打罵式教育導致自己自卑,做什么都比不過別人
但也有網友表示,打罵教育的確是不對的,但也沒必要過分妖魔化,因為小孩子性格的不確定性真不是幾句話能說明白的,任何教育方法下都會有敏感自卑的孩子,合理的訓斥是可以磨合感情的,有些話絕對不能說,有些話可以挑著說,關于打,有些地方絕對不能打,敲敲手板還是可以的。有些熊孩子,普通說教肯定是沒用的。不過打帶來的“疼痛”并不會讓小孩“長記性”,所以主要作用還是家長自己情緒的宣泄。
不應該完全禁止打罵,但打罵一定要慎之又慎。
筆者認為,打罵式教育雖不可取,家長要管住手。但也要分情況,不同家庭不同孩子情況各異,沒有哪種教育方式一定對。但“打罵”只能當做核武器使用,對于熊孩子或者實在是犯下大錯,還是可以打打手板什么的,讓他漲漲記性。
但打罵式教育絕非最好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選擇如何過人生的權利,你的責罵,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無法獨立思考、沒有主見的人,逼著TA按你的規劃走完一生。教育孩子還是要平等的溝通,尊重孩子的思考和選擇,讓他們成為真正獨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