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說臟話,該如何正確引導(喜歡說臟話的孩子怎么教育)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詛咒語言敏感期,這個時候,家長無論說什么,甚至是打罵威脅孩子,都是沒有用的,最好的辦法是,不回應!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家長要記住無論是因為這句話打他,罵他還是指責他,甚至有些家長還被孩子逗笑了等等,這些都是對孩子臟話的回應,只要是有回應,就會刺激他更有說臟話的興趣。不回應,權當他說了一個普通的話,漸漸的,他覺得沒意思,就不會再說了!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透露出一個人的素質,滿口臟話的人,多數人都會敬而遠之,但一個處處透露著禮儀,溫文爾雅的人,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因此從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讓孩子懂禮儀,不說臟話很重要。作為家長,應如何拒絕孩子說臟話,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明確告知說臟話是不正確的行為。孩子也是明事理,知對錯的,只要家長明確告訴孩子說臟話是不正確的行為,大多數孩子都是能夠遵守的,部分孩子能去指出別人的錯誤。
因此家長首先應明確給孩子指出對錯,利用父母的榜樣作用。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孩子是會從家長的語言、行為方面進行學習,如果一個家長天天在孩子面前滿口臟話,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變成臟話張口就來,因此家長要做好表率,做到堅決不說臟話;
注重禮儀培養。說臟話是不懂禮儀禮貌的表現,通過反方向的引導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家長可以為孩子灌輸禮儀禮貌,讓孩子的言行舉止更加規范;
多和積極向上的人交往,很多孩子都被好奇心驅使著,看到別人說臟話,自己也想嘗試說臟話的滋味,于是就跟著學了起來。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讓孩子整天和說臟話的人交往,遲早會脫口成“臟”,但是讓孩子多和有“墨水”的人學習,不光能使孩子的談吐更加得體,也會使孩子增長知識,拓寬見識。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懂禮儀讓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價值觀更加健康,對將來的人生也會起著積極的影響。有句話,我想改改,那便是“有禮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