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臟話怎么解決(孩子總是說臟話該怎么教育)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媽媽:童童,坐下。
童童:臭媽媽,滾
爸爸:童童小點聲
童童:臭爸爸,放屁
奶奶:童童把玩具收起來。
童童:傻?,我不要
你的孩子是否也在生活中有許多例如屎尿屁,我?,傻?等等難以入耳的詞語?你是否對制止孩子說臟話感到非常苦惱?是否發現制止后孩子說臟話的行為非但沒有減少,而且說臟話的頻率越來越高?
我們應該怎么正確引導孩子改掉說臟話的習慣呢?
1.找出說臟話的原因,小孩子的學習最開始都是以模仿為主的。要問清楚他第一次聽到的臟話是在哪里聽到的?誰說的?分析孩子在說臟話時是憤怒,好玩還是求關注。只有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取得一個很好的效果。
2.分析說臟話的行為,家長不要把講臟話當成無所謂的事情,要認真且明確的告訴孩子,這些話是臟話,不好的話,很不禮貌。詢問孩子,聽到屎尿屁字眼的時候,孩子自己是什么感受,你喜歡這些東西嗎?同樣的,別人也不會喜歡,因為他們很臟很臭,對吧?這種是很隱私的,你愿意當著許多人的面這樣做嗎?讓他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不但要幫小朋友們分析錯誤,家長們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問題呢?孩子們說的臟話是否家長說過?所以要避免孩子說臟話,首先得檢討家長是否文明用語,家長是孩子行為習慣最重要的老師。
3.換位思考暢談“說臟話”的看法,你覺得說臟話是對的嗎?你愿意別人對你這樣說話嗎?學會換位思考,別人這樣對你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憤怒呢?同樣將心比心我們是否得對別人禮貌用語?
4.區辨好話壞話,由于我們孩子理解力有限,并沒有能力去區辨好壞,當聽到別人說過就跟風學習,并不能理解“這些話”的真實含義,所以提高區辨好壞話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5.引導學習行為習慣繪本,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行為習慣繪本,假設我們出現類似的事情我們應該怎么做,怎么說呢?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6.給孩子制定planB,情緒波動不可避免,我們大人也會有情緒激動,想飆臟話的時候,當然孩子也不例外,給他一些能發泄自己情緒的方法,例如:默數數字,握緊拳頭,方便的時候大叫,特別想說的時候替代詞等。
7.區別強化孩子說臟話的行為,孩子使用正確、優秀的語言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夸贊和表揚。對于不恰當的詞語和言論家長應當減少回應的次數。
特別注意的是3-4歲是孩子的臟語氣期,用嘴探索世界,感受語言帶來的力量的時期,讓我們善用消退法自然過渡臟語氣期。忽略他,做到不看,不應,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