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如何引導家長(雙減政策下,家長應該做好什么)
隨著教育部“雙減”政策的發布,教育部特別強調“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這一政策的發布,不少家長開始犯了難,孩子不能去上補習班,只能自己在家輔導,可是現在孩子的題太活了,有時自己也拿不定答案,這可如何是好。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業,成了一個大難題。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雖說拍照搜題的確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方法得到題目的解析,從而掌握知識點,而家長也能夠很方便的檢查孩子的作業,但是它的弊端也不容忽視,而家長這樣單一的監督孩子學習的方式也并不可取。以下有幾點建議,供各位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參考。
第一,明確作業內容
現在,很多老師為方便家校聯系,會建立微信群,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中更是如此。老師在校給學生布置作業后,還會將作業內容以文字形式發送到微信群,方便家長督促孩子及時完成作業,。所以,家長想要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及時完成作業,首先應該明確孩子的作業是什么,這樣才能確認孩子是否全部完成,也避免了孩子有時會一時疏忽漏下某一項內容。
第二,共同學習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盡量以“同學”的身份與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完成作業后給他檢查時,遇到錯題或自己不會的題可以讓孩子來為自己講解一下,一方面可以聽清孩子的思路,還能讓他在重新做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當兩人都無法解決難題時,可以之后與同學、老師聯系,討論題目的思路。
第三,保持耐心
相信不少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看到孩子三心二意或總是出錯,就變得很暴躁,甚至打罵孩子,這樣一來,不僅自己心煩意亂,孩子也會感到害怕、膽小,擔心自己出錯,從而導致學習效率更低。所以保持耐心才能更好的在錯誤中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技巧,真正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第四,保持并養成習慣
除了孩子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外,家長也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輔導孩子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孩子自主學習一樣,輔導這件事也并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堅持主動輔導孩子,陪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并且養成習慣,以身作則,才能更好的 讓孩子在自己身上學到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