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愿意和你溝通怎么辦(不會跟孩子溝通怎么辦)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有的父母發現,曾經聽話的孩子,現在不聽話了,比如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了房間里。無論父母說什么孩子就是不聽,一旦多說一句就開始鬧情緒!更不要說和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那簡直就是災難現場。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親子關系之間的不親近、不溝通、孩子不愿說心里話是很多家庭在教育中的一大難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孩子不親近父母的狀況呢?
這其實和父母自身也有關系。現在你不妨可以回想一下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自己跟孩子溝通的狀況是什么樣的,大多數孩子不想跟父母說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覺得自己就算說了也沒什么用,最后都會遭到父母的批評指責,于是干脆不說。對于每次都可以預見結果的單邊的溝通,孩子只能用拒絕溝通來進行反抗。
既然我們知道了其中的主要原因,那么我們該怎么去改正,才能讓孩子愿意和我們說心里話呢?下面我就來分享幾個小建議:
首先、不著急做出評價,先認真聽清楚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還沒等孩子說完就打斷孩子的話,開始闡述自己的觀點,強行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既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也不去認真的傾聽孩子。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工作中被同事如此的對待,我們還愿意繼續和他聊下去嗎?
更何況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感受不到自己被尊重,又怎么愿意和父母說自己的心里話呢?所以父母如果想與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就要學會傾聽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能讓孩子反過來主動傾聽我們的話,父母也要注意在傾聽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企圖讓孩子遵從自己的意見,你應該先找到自己與孩子的共同點,先對孩子的想法表示贊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孩子才更愿意去接受。
其次、多給孩子一些表達的機會。
面對孩子的想法和錯誤行為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開門見山,一上來不是批評指責,就是直接給出解決方法,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好好改正,但這樣的方式有些急于求成,沒有考慮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對孩子問題的解決反而不是最佳方法。
這個時候孩子更想要的是父母的傾聽與鼓勵,如果只是一味的給予他意見或者批判,只會讓孩子感到厭倦,就不會再想與父母溝通了。所以我們一開始不要總想著去改變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判斷力,多給孩子一些表述想法的機會,鼓勵孩子繼續交談,還能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關注他的。
最后、觀察孩子的情緒,建立情緒上的溝通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只要自己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孩子就會感到很幸福,其實并不是,要讓孩子感到幸福,更重要的是父母與孩子與精神上有很好的溝通,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在被父母關注、關愛著,這將會是影響他幸福的關鍵元素。比如說父母平時可以細心地去了解孩子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會因為什么事產生什么樣的情緒。接著再用孩子能接受的態度反饋回去,當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自然也更愿意與父母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