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如何幫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會發現孩子身上有許多變化,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順從乖巧的兒童了。行為思想都會產生變化,有時候還會跟父母吵架。青春期的孩子讓父母不適應,而孩子本身也正在努力適應自身與他人。在這種成長過渡期的轉折下,父母如何處理與孩子的關系?該怎么做才能適應青春期的這種變化?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青春期孩子的特征
1、叛逆
青春期孩子總會出現一些叛逆的特征,比如開始跟家長頂嘴,不聽家長話,不喜歡被管束,跟家長反抗、對抗,對社會上很多問題表達不滿、抱怨、叛逆,外貌和行為作風上都有很大的變化。
因為青春期孩子處在成長的過渡期,凡事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了獨立、自由支配自己的渴望和念頭。所以在剛剛有了自我成長苗頭的時期,由于對世界的理解還不夠成熟,憑著一股熱勁和青春期特有的自信感,而表現出對世界的叛逆,對家長的不服從。
2、自我中心
青春期孩子開始覺得世界總是圍繞著自己存在,這個時期由于特定的身體和精神發育,青春期孩子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凡事以自我感為主。由于自我感太強,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出現不為別人考慮、排斥他人、不接受別人意見、不理解別人的行為和思想。有些性格的孩子還容易養成孤僻、自負等不正常的性格特質。
3、半成熟
青春期孩子智商和心理開始有了一定的成熟度,但還處于半成熟時期。而這個時段的孩子往往覺得自己已經成熟懂事了,能夠處理很多問題,照顧他人。
因此他們極其渴望社會的尊重,希望以自己的觀點指導和操縱周圍,容易聽不進父母意見,和父母爭辯,想擺脫父母控制。但又在情感和精神上依賴父母,離不開父母的半成熟時期。
心理學著名教授丹尼爾·西格爾表示,青春期孩子大腦發育經過第二次高峰,他們既叛逆、渴望有自身價值;又迷茫、沖動和產生懷疑。
家長如何面對青春期孩子?
1、給予理解
家長首先要理解青春期孩子一些奇怪的現象,當孩子表現出與少兒時期明顯不同的行為時,家長要知道這是孩子的青春期特有癥狀。
家長要理解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嚴格限制孩子,那樣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不適應,出現與身體心理狀態極端不符合的被壓抑的個性。容易造成孩子失去自我、沒有自尊、自卑、孤僻、依賴父母等極端的性格,將來長大很難更正。
2、引導孩子
家長要循循善誘,引導青春期的孩子,發揮其潛在的個性和能力。青春期孩子雖然個性差異大,也不夠成熟,父母難以理解,但是也有隱藏的優點,比如自信、希望發揮自己的能力、獨立等個性上的優點。
父母應當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的個性發揮最大的優勢,培養并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能力。
3、不要發脾氣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忌諱的是與孩子發脾氣,孩子正處在成長的快樂時期,凡事都有興趣和勁頭。
如果不順父母心意,父母動輒發脾氣,不僅會影響孩子個性的發展,造成孩子心情消極、覺得不自由。
還可能給孩子產生恐懼、膽小,對社會的不信任、不安全感,孩子本身具有的能力和潛在的素質也可能得不到發揮。
所以,愛孩子的媽媽們,這段時間就盡量忍忍脾氣吧,不要跟孩子對抗。
4、多跟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意見分歧,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以平和尊重的態度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隨意否定和指責孩子,給孩子錯誤的定位。
另外,家長要以合適的方式關注孩子的行為舉止,理性分析,再對孩子做出指導。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并在溝通中讓孩子成熟和成長起來。
家長養育孩子,青春期是很關鍵的一段轉折,家長教育得好,孩子的性格和素質都會得到培養和塑造,對孩子的未來有好處。反之,家長培養得不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青春期孩子有很多特征,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青春期的幾個特征,用正確的方式指導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塑造良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