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么和孩子老師溝通(家長怎樣與老師有效溝通)
第一,家長要主動和老師聯系。
作為班主任,我深知家長和老師聯系的重要性,主動與老師取得聯系互通情況,有利于學校與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的更好。但由于平時老師和家長都很忙,在什么情況下家長需要及時與老師當面溝通呢?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1.孩子情緒出現異常,家長要聯系老師。
孩子的情緒異常,比如脾氣突然很暴躁,莫名的哭泣小學階段,孩子年齡小、閱歷淺、自控力差,往往因為一件小事就會引發情緒的異常,但很多時候孩子異常情緒會持續很久,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學習,甚至做出一些很離譜的事情,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情緒異常,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及時幫助孩子排除干擾。
2.家長要出遠門時,或家長長期不在家時應多聯系老師。
父母經常不在家,常常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得力不從心,甚至還會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就會促使孩子自控力下降,放縱自己的壞行為、壞習慣。如果經常在外的家長或外出的家長在出門前或回來后,能夠聯系一次老師,這樣即使家長不經常在家,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想法:爸爸媽媽是關注我的,我一定好好表現!這實際上無意中提高了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增加了他們的自控力。
第二,不要對老師懷有成見。
如果家長對老師存有成見,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成見對老師心存芥蒂,惡性循環,孩子還可能學得好嗎?
在父母的心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好的,就算意見是老師提出來的,只要家長覺得不中聽不受用,也有可能把它當作耳旁風,但是卻不得不認清一點:作為成長中的孩子,身上會有這樣的那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而每一個老師也大多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向家長反映孩子身上的問題,如果家長因為對老師有成見對老師的意見置若罔聞,最終受害的就會是孩子。
1.冷靜看待老師對孩子的批評。
大多數老師對每一個孩子都是認真負責的,之所以會批評孩子,是因為孩子身上出現了某些問題,犯了某些錯誤,如果家長一味聽信孩子的話,就會偏聽偏信,認識不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進而不能及時的幫助孩子糾正,這樣長期發展是不利的。所以家長得知老師批評孩子之后,需要冷靜的分析孩子身上是否有老師說的那些問題。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只有父母足夠冷靜,才不會讓偏見蒙蔽雙眼,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2.信任老師、積極聽取老師的建議。
老師讓家長到學校,或致電家長,有時候不一定是孩子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是孩子某些方面很出眾,老師想跟家長商量一下,如何對其進行重點培養,如果家長不能以正常心態去面對老師那么雙方的溝通就會陷入僵局,很難使家校形成合力,促使孩子更快成長。
第三、有目的的與老師溝通。
做事如果沒有方向,目的做事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也是如此。如果家長對老師要談的內容沒有準確的把握,完完全全充當了聽眾,那么在交流的過程中很難提出對孩子教育有價值的意見。家長要積極參與到與老師的互動中,提出你的看法意見,有針對性的、目的性的和老師溝通。
1.一次提出一個問題。
家長與老師交談,最好做到有目的而來,想要談些什么解決些什么問題,一次提出一個問題,不要漫天撒網,就事論事直奔主題這樣才有利于老師了解家長的來意,更加深入的幫助家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既要說出孩子的進步,又要點出孩子的不足。
如果家長總是在老師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老師也會漸漸對孩子生出幾分不好的印象。所以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既要說出孩子的進步,也要點出孩子的不足。
3.和老師一起討論怎樣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發展。
和老師溝通過程中時刻把握在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做好家長該做的事兒,多問一問老師:需要我在家庭教育中做些什么?相信每一個老師都會對這樣負責任的家長給予最中肯的建議,和家長一起讓孩子朝著更加優秀的方向發展。
第四、掌握好與老師溝通的時機。
老師在校時間非常忙碌,所以家長一定要看準時機,以免撲空,一般來講家長能夠把握住這三個時機就能與老師溝通過程中了解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
1.利用家長會的時機。
平時家長和老師都很忙,難得有坐在一起促膝長談,而家長會無疑給雙方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因為老師在召開家長會之前都會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會做充分的總結,對家長可能會涉及到的問題也做了充分考慮,所以家長就此時機可積極互動、暢所欲言。
2.利用節假日的時機。
一名老師將孩子教育成才,始終是我們放在心頭的,但是只要家長能主動找老師,他們不會介懷你在休息日去打擾他們,相反還會很樂意跟你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
3.看看孩子的課程表,找老師空閑的時間。
有的時候對于家長臨時的到訪,家長老師就很尷尬又很為難,跟家長說的多了會耽誤給孩子們上課的時間,跟家長說的少了,家長又覺得在敷衍。課間這段時間并不是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最佳時機,建議家長看一看孩子的課程表,找老師的空檔時間,相信這個時候老師會樂意跟你交流。
第五、和老師溝通需要注意的事項。
1.不管孩子是否優秀,都要和老師保持溝通。
如果你的孩子是好學生,你可以和老師聊一聊,看看哪些方面可以幫助孩子提速,免得浪費孩子的寶貴時間;如果你的孩子身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你可以詢問一下老師,孩子最近的情緒是否有不對的地方,哪些地方表現得不夠好,清楚地掌握孩子的情況,家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的操盤人,保證孩子朝陽光健康的方向發展。
2.以正確的心態,與老師溝通。
家長到校溝通時,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當老師指出孩子的問題時,家長不僅不能正視,反而一味否認,不斷說孩子的優點。一旦聽到老師說孩子的不好,就急忙為孩子辯護,生怕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留有不好的印象。另一種是對老師畢恭畢敬,無論老師說什么都點頭。有時老師說錯了,他們也不會指出來。這兩種方式都不利于家長了解孩子的問題,無法真正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應正確客觀的心態去正式孩子的問題。
3.家長與老師溝通,不要讓孩子知道。
孩子雖小,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尊和自我意識,他們非常害怕家長向老師了解情況時被老師告狀,他們的心里總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們會以為家長是和孩子站在一起,但一旦知道父母去找老師談話,他們會感覺被父母背叛、于是心里就會有疙瘩。這樣的心結,會影響他們對父母的信任。
第六、做好老師與孩子的中間人。
1.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老師的不是。
當家長毫無顧忌地在孩子面前點評孩子老師時,孩子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呢?孩子會在你批評聲中產生與你一樣的認知,進而對老師不信任、不服氣、不再心甘情愿的配合老師的工作,影響聽課質量,那么這樣最后受害的還是孩子。明智的家長從不像孩子傳達有關老師的負面信息,而是要有意識的像孩子傳達積極的信息。
2.請老師多鼓勵孩子、請老師多提問孩子
小學階段的孩子大多對老師還有一種敬畏,心里在他們眼中老師就是權威的代名詞,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夸獎,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榮譽,一種動力。這種榮譽和動力會讓孩子自覺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朝更優秀的方向努力。
也要請老師盡量給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孩子舉手想回答問題,如果被老師忽視之后,心里就會受打擊,但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要兼顧所有學生,老師并不能為每一個孩子都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所以家長也要向孩子解釋清楚,并不是故意不叫他回答,解除孩子心中的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