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說臟話的孩子是什么心理(孩子愛說臟話的后果)
鄰居小林家的孩子今年4歲,剛上幼兒園不久,回來就經常說不文明的話“你這個XXX”、”我XX你“讓小林頗為頭疼,直接訓斥孩子,反而讓他更為叛逆,情況沒有好轉。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其實孩子說臟話,大人一定要重視,因為心理學家曾經指出:一切壞行為,都從說臟話開始。思想決定行為,說臟話會讓孩子在行為上逐漸出現偏差,甚至最后走上歧路。
那么,為啥寶寶愛”出口成臟“呢?無非這三點原因:
1、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正?,F象。
當寶寶的智力和智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由于對語言的好奇,會對一些臟話有著特殊的興趣。這個年齡的寶寶不太懂罵人的意思,也許只是好玩而已。寶寶有一種本能的模仿,特別是在家庭和幼兒園里不常用的、只是偶爾聽到有人說的臟話,對寶寶來說新鮮又有趣。他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只是照做了,尤其是當和同齡的孩子在一起時,別人說什么他們就說什么,說完之后還經常哈哈大笑。
2、受成長環境的影響。
有些寶寶罵人是因為受到父母或外部環境的影響。每個寶寶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難免受到各種不良言行的影響,所以在說話方面,家長必須樹立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語言氛圍。
3、跟他人發生矛盾時情緒激動導致。
有些寶寶因為和別人發生沖突而罵人,受到欺負時會通過罵人來發泄不滿。這時,父母必須堅決禁止他們,可以告訴孩子,罵人是不好的行為。即使被別人罵,也不應該罵不回來。
同時,引導寶寶關心他人,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是他,別人這樣說可以嗎?”讓寶寶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會被罵的感覺,從而認識到被罵是不好的。
父母應該找出寶寶說臟話的原因,然后采取正確的對策,不要盲目責罵他們。那樣,不但不能幫助寶寶改掉壞習慣,反而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心。
1、對于說寶寶出于好奇學說臟話,家長最明智的做法是沉默回應,不予理睬。
因為寶寶對某句話的興趣通常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當寶寶說了幾遍后,發現沒人注意他時,他會感到無趣,慢慢停止。在這里,家長的沉默并不是消極的,相反,這是減少孩子不良行為重復的一種積極的好方法。
2、寶寶的不文明語言一般來自周圍環境。
為了讓寶寶成為文明禮貌的人,首先要凈化寶寶周圍的語言環境。
比如,父親不能在孩子面前侮辱妻子,母親不能在孩子面前侮辱丈夫。家長要盡量讓寶寶遠離或少接觸不良環境,這樣可以有意識地限制寶寶和經常說臟話的孩子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和幼兒園老師聯系,在老師的幫助下促進其他寶寶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為寶寶創造文明的語言環境。
3、采用“獎懲分明”的方法。
例如,如果寶寶說一次臟話,在墻上畫一個小的黑色星星。如果寶寶連續兩天不罵人,可以把小黑星去掉,換成小紅星。寶寶會時刻注意小紅星的數量,并會杜絕小黑星的產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