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不亂扔垃圾,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是為了什么呢?(你到處撿著垃圾)
每次丟垃圾,我都是認真的。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我總是把一些垃圾單獨區分開來,特別是一些啤酒瓶和易拉罐,我把它們單獨放在一個袋子里,整整齊齊的。我從來不把這些物品扔進垃圾箱,而是把它們放在垃圾箱旁邊的樹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別人方便撿,不用到垃圾箱里翻找。
垃圾箱,顧名思義當然是扔垃圾的箱子,而且一直是臟臟的。拾荒者,大多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或者是一些殘疾人士。每次看到他們在垃圾箱里翻找東西,總是感覺特別費勁。所以我每次總是整理好的,可以回收的物品,用一個膠袋裝好,做到能讓拾荒人拎起就走。
我倒不認為我有什么善心,這些是舉手之勞,連借花獻佛都算不上。我也不認為這是做什么好人好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我喜歡這樣做。
我這個人,喜歡看到別人快樂的樣子。對待親人是,對待陌生人也是。
從四樓的窗子望下去,斜對面就有一個垃圾箱。每每看到有拾荒者,撿到我扔的廢品時欣喜的樣子,我也會跟著高興。
有一次看到一個老婦人,在垃圾箱里吃力地翻找物品,我告訴她,在另一個垃圾箱旁邊的榕樹下,有好多我丟棄的啤酒瓶和易拉罐。這個老婦人看了我一眼。連謝謝也來不及說一聲,便飛快的跑去了。
老婦人的心情到底有多么激動,可以想象的到。垃圾箱很高,里面裝滿垃圾的時候,是很難翻撿的。不用趴在高高的垃圾箱上翻撿,膠袋里十幾個,二十多個易拉罐直接提走,簡直如中彩票一般高興!我想這些瓶子,可以頂老夫人半天的工作量。一次可以撿到十幾個,二十幾個啤酒瓶和易拉罐,這種突然到來的幸福,和一個公司簽到一張大的訂單,估計沒什么兩樣。
我一直很懷疑,這些拾荒者每天的收益?這樣辛辛苦苦一天,究竟能減撿幾塊錢?
有一次,我和女兒一起去賣攢了很久的垃圾。有些舊書,有一些紙皮,還有些啤酒瓶和易拉罐,這些東西裝滿了一個紙箱。最后的結果是,只賣了1塊5毛錢。
1塊5毛錢啊!就是這1塊5毛錢的垃圾,那得撿多久才能撿到這么多啊?
從此以后,我也再沒有賣過垃圾。
物價年年上漲。許多年過去了,只有廢品的價錢沒有漲。
那些背著一個編織袋,穿著臟兮兮的衣服,滿大街游走的拾荒者,我雖然不能給他們提供什么幫助,但是我能讓他撿我丟棄的廢品時,不再費力!
沒錯!就是這么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心愿!
臺灣有一個作家叫三毛,她童年的心愿就是,大家最好能把垃圾丟在路邊,這樣就不用再去垃圾箱里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