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個詞語在網上非常火熱,“社交牛逼癥”。社牛們可以無畏各種眼光,輕松破障交友,他們天生自來熟,輕易找到話題與人打成一片。這樣的人,往往人際關系和諧,事業也更容易成功。
孩子教育,贍養老人,工作賺錢,身體健康是每一個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建議每一個家長都要好努力,特別是在教育方面,這是家庭的傳承與延續,是家庭教育促進法賦予家長的職責。
而與之相對的人群就是“社交恐懼癥”,社恐者們不喜外出,害怕人群,縮在自己的安全區里,畏懼并避免與人交流。
堂哥家的小松就是這樣一枚小小“社恐”,因為堂哥和堂嫂離異,小松由奶奶帶著,都快三歲了還不說話,見人就躲到奶奶身后。我們總是對大伯娘說,孩子的語言快速發育期就這幾年,一定要讓他趕緊學說話,大伯娘卻不以為然,告訴我們“貴人語話遲”,小孩子說話越晚以后越出息。
今年小松上幼兒園了,因為在幼兒園還是不愿意說話,小朋友們都不喜歡和他玩,同樣因為不會跟老師表達訴求,老師經常忽略他,久而久之,小松變得更加孤僻,他奶奶這才著急起來,向我們這些親戚求助。
通過對小松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孩子不是不會說話,而是不愿意說話,甚至是害怕和別人說話。于是我有目的地和大伯娘“東拉西扯”聊起天,通過溝通了解,我發現了小松不愛說話,拒絕交流的原因。
一、沒有語言環境,沒有交流的機會。
堂哥在外打工,偶爾回家的時候也不知道和孩子說什么好,基本上不陪孩子聊天做游戲。大伯娘和小松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大伯娘就不愛說話,奶奶很少和孫子交流,家庭環境特別沉悶。
二、孩子不跟同齡人接觸,沒有表達的機會
大伯娘在家操持家務,很少帶小松出去玩耍,小松沒有適齡的伙伴,沒有模仿的對象。最主要的一點,小松有需要的時候只要指一指,大伯娘就會“心領神會”地滿足他的需求,久而久之,他更不會用語言表達。
三、天生內向的性格讓他不善于表達
小松遺傳了堂哥內向靦腆的性格,本身就是個安靜、不善于表達的孩子。他不會主動和你打招呼,但是如果你和他說話,或者表示需要他幫助,他還是會給出回應的,特別是當你夸他之后,他和你互動的頻率會增加,可見與人正常交流完全沒有問題。
大伯娘聽完我和她分析的原因,仔細想想還真是如此。隨即,她又是內疚后悔又是無助著急,不知道該怎么改變小松現在的狀況,拉著我給她出主意。
要怎么讓不愛說話的“小社恐”變成喜歡說話喜歡表達的“小社牛”呢?其實家長只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飛躍式的進步:
一、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讓孩子多說,敢說,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在家里不停地和孩子說話,孩子聽的過程就是學習積累的過程。家長不斷地主動和孩子交流,熱情地回應孩子的表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樂于說話,勇于說話。
二、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想方設法的夸獎、表揚孩子,沒有機會創造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學會換個說法介紹自己的孩子,把“我們家這個孩子膽小極了,見人就怕”這種說法換成“最近孩子進步特別大,都會給我介紹玩具了”。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不要吝于表揚,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心理學有個“皮格馬利翁效應”,當你無比期待一件事的時候,這種期待就會轉換成現實。當我們不斷地夸孩子“說得真好,表達的真流暢,講故事怎么這么好聽”的時候,孩子的自尊心被滿足,自信心被提高,于是會按照我們夸獎的方向努力,于是期待效應形成,孩子早晚變成小“社牛”。
三、經常帶孩子接觸外界環境,參與各種活動、運動,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人,提高孩子的眼界見識,讓孩子快樂交友。
當小朋友和同齡人一起相處時,他們會更加的興奮和愉快。在玩耍中,通過模仿別的孩子說話的動作,也可以讓孩子提高表達能力。再加上家長適時的引導,拿別的小朋友作比喻,這種語言培養往往會事半功倍。
大伯娘聽得連連點頭,又夸我們會教孩子,又夸我家寶寶聰明伶俐,最后問我,“我看你以前沒事就拿一本書教你家東東說話,那書是啥咧?好看的很。”大伯娘說的書就是《語言激發翻翻書》,是我在孩子學說話期間,特意綜合很多朋友意見確定的寶寶語言引導的“教材”。
這套畫本總共四冊,書里面大部分都是特別有想象力的圖案,寶寶通過眼睛看到的畫面,再加上來自媽媽的講解,就可以很快的領悟到看到的內容是什么意思,從而記住詞語,連成語句。
《語言激發翻翻書》這套畫本的圖案色澤明麗,生動有趣,特別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畫的場景都是小寶寶們自己的世界,很容易理解和共鳴,讓寶寶能在在觀察中學著思考,在語境中練習說話。
尤其是書里面一并設計了許多有趣地翻翻翻,讓寶寶無處安放的小手手跟著一起動起來,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既動腦又動手,真是翻到哪里學到哪里,完美做到手眼合一,手腦合一。
很多新手爸爸媽媽不知道怎么陪伴和教導自己的寶寶說話,那么陪著寶寶看繪本講故事就不失為一個很棒的選擇。通過給孩子反復地讀和講,這種親子互動既能增加親子感情,又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心的學習環境,最后培養出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習慣。
樂于說話,愿意表達,主動交流的小朋友,會比內向寡言的小朋友,更容易結識小伙伴,因為活潑外向,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喜愛,思維能力也更敏捷,也更加的樂觀,應對挫折的能力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