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叛逆期的孩子傷不起(孩子已經叛逆家長現在改變還來得及嗎)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也沒人生來就是讓父母放心的孩子,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當親子關系出現動蕩,能解決問題的一定是父母。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面對叛逆的孩子,父母真正的害怕是什么?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是如何馴服孩子嗎?是要解決掉孩子的叛逆,讓他不再叛逆了嗎?
如果提出的問題是錯的,那么解決問題的方向一定是錯的,獲得的結果也一定是錯的。
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如果叛逆期沒走好,是要用一生來償還的。
01
孩子的叛逆究竟是什么?
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我覺醒,孩子有了自我的概念,想要被當成大孩子對待,在行為上表現的離經叛道、忤逆、難以馴服;有自己的主張,不服從人的指揮、甚至不服從倫理道德約束;在遇到問題時想靠自己突破困境;追求個性,反對盲目崇拜,也不求別人欣賞。他們嘗試掙脫父母,獨自去和社會、和身邊的環境、和家庭打交道。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實際上叛逆不僅僅是青春期的叛逆,叛逆存在于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
最早期的3歲左右稱為寶寶叛逆期,孩子通過哭鬧、打人來表達自己的反對。
6-7歲的兒童叛逆期,孩子開始上學,更多地接觸到除了家庭以外的人和事物,學習知識、交到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和父母唱反調。
還有12-15歲的青春期叛逆。
到18歲叛逆期基本結束。
之所以父母能明顯感受到孩子青春期叛逆,這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力量很弱,小時候的叛逆,父母只需要稍微施壓,孩子就會退縮回去。而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和父母對抗的力量,便開始爆發對抗的行為,有些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尤為強烈,這是因為在他們小時候的叛逆受到強制性壓迫,而到了青春期原本被壓制的部分也爆發出來。
到18歲左右叛逆基本就沒有了,這是在和父母的對抗中,孩子形成自己的個性、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和社會關系的打交道方式方法了。
02
孩子叛逆期隱藏的“?!焙汀皺C”是什么?
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覺醒,是一種必將發生的行為模式,只不過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的形式不一樣而已。作為家長,退無可退,只能老老實實地接招。而只有弄清楚孩子孩子叛逆期隱藏的“?!焙汀皺C”是什么?才能有正確地解決問題的方向。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學會叛逆,是人一生最大的智慧?!?/strong>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有的叛逆者因為叛逆而變得偉大,而有的叛逆者卻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前者如不斷對和舊社會勢力對抗的李大釗,如自稱叛逆者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后者也不勝枚舉,如北大弒母的吳謝宇,殺害室友的馬加爵……
“作”成死,還是“作”成偉大,便是擺在叛逆孩子和父母面前的“?!焙汀皺C”。
所以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我們真正的問題是:如何陪伴孩子的叛逆期,走好叛逆的各個階段,讓孩子不“作”死,最好是“作”成偉大,即便不“作”成偉大,至少也可以“作”成一個比較正常平凡的人。
03
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掉入的兩大陷阱
老話說:“三歲見大,七歲見老?!本褪窃谂涯娴倪^程中,他懂得了什么,在3歲的寶寶叛逆期就給孩子種下了他個性的因。
所以作為父母應當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每個父母也都有自己要補的課。
陷阱一:全面對抗
當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父母為什么會出現硬要馴服孩子的情況?
從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具有的權威,孩子小,沒有力量,所以聽父母的話,孩子稍微反抗,父母稍微用力,孩子就會收回來。可孩子長大了,有了力量,開始反抗,作為父母會感受到自身權威的坍塌。作為父母,一再的權威坍塌,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傷害。
試想在這樣的全面對抗中,如果父母贏了,那么誰輸了呢?
假設孩子順從了,那么一次叛逆的自我覺醒就失敗了,是孩子的成長失敗了。
更嚴重的是,當孩子表面順從,孩子的內心出現什么變化呢?有兩個可能,一是孩子變得懦弱,在他以后和社會打交道的時候,再也不敢對抗了。
還有一種就是形成了雙重個性,表面順從,內心反叛,這樣的孩子相當多,到10歲左右我們就能看到這種孩子會出現的行為,比如他會悄悄地使壞。
全面對抗導致的這兩種性格的形成,會跟隨孩子一輩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所以面對孩子的必然對抗,當權威和尊嚴受到挑戰,父母要如何做呢?
首先是控制自己,去情緒化,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包涵和包容,寬容孩子的不懂事,之所以出現這種對抗的形式,是因為孩子不知道要如何面對自己、面對社會,他遇到了新的問題,他想去處理,他用了一些家長無法接受的方式去處理。這個時候父母要理解,寬容,甚至在孩子做出一些傷害父母的時候,也要去原諒。而不是針鋒相對地去對抗,那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得懦弱、變得雙重性格。這種情況下退一步,海闊天空。
陷阱二:聽之任之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在孩子剛開始叛逆的時候嚴格管教,讓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孩子不斷對抗。到最后父母沒有辦法,只能放棄,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
這是父母的逃避。父母選擇了盡量遠離,眼不見為凈,你愛怎么樣就怎么樣,只是內心期望孩子不要把自己作死。心理學上稱這種行為為逃避,可能直到孩子真的作死了,父母才后悔莫及。
對這種父母來說,要求父母敢于面對這些挑戰,并且學習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最關鍵的是相信一點:你的孩子需要你,尤其是在青春叛逆期的時候,孩子不斷地對抗和挑釁,其實是一種求助,希望你能幫幫他。只是作為父母,你有沒有方法陪伴好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不是他不需要你,只是他不會表達。面對這種情況,進一步,是康莊大道。
所謂的“進”,一方面提升自己,不斷地學習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是不管發生什么,都不要遠離孩子,更不能放棄孩子。
04
“壞”小孩更需要“好”父母
叛逆是一個機會,是父母走近孩子的機會,也是孩子成長的機會。當孩子在叛逆的時候他其實是在表達:我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我不想再被當成小孩子。
他不想被當成小孩子,他要當大孩子。但是父母知道,他今天當不好大孩子,所以他才更需要父母的幫助。
青春叛逆期,是父母給孩子當護法的最后機會,因為青春期一過,孩子形成自己的成長模式,他會自己護法了,而不會再要父母來護法。他在練功,需要父母在旁邊護法。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如何陪伴孩子的成長?
如何和叛逆的孩子相處?
這要求父母做到這兩點:
一方面,克服自我的權威尊嚴的坍塌,自覺地放下自己。不僅如此,還要去涵容孩子,這很難,因為我們的父母可能就沒有涵容。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的孩子得到了什么,等他長大了當了父母,他已經在你這里學會了涵容,價值之大,終身受用。
另一方面,作為父母,要突破自己,去學習,要真正地陪伴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的叛逆是綜合的、系統的、不是學會一招一式就能夠應對的。所以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技巧,而是要從思想上、從方法論上、從具體到孩子的行為上來學習。
再來理解心理學家說的:學會叛逆是一個人一生的智慧。對于孩子來說,是要在成長的叛逆期,讓自己健康地成長、壯大;對于家長來說是我們自己成長的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