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西晉左思古詩(左思的詠史其實是借歷史以抒懷)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盛產美男子的時代,那些美貌的男子被稱為“玉人”,類似于我們現在所說的“帥哥”。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玉人就是衛玠,相傳他年紀很小的時候上街就會被女性圍觀,大家還會驚嘆:這是哪里來的“玉人”呀?據說“自慚形穢”這個詞就是別人看到衛玠的美貌而感慨自己而出來的。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當然這樣的帥哥還有潘安,據說潘安出游的時候大家總是把鮮花,水果,點心拋到他的車上,每次他都能滿載而歸。但是,魏晉南北朝不僅有帥哥也有丑男。比如大才子左思就是那個時代的另類。
左思從來不靠臉吃飯,而是靠知識改變命運。左思最著名的就是《三都賦》。所謂“三都”就是指魏、蜀、吳三國的國都。他將三個國家的景色風物描寫得十分出色,當時《三都賦》完成之后,受到了文壇著名人物的推崇。當時的洛陽有錢人和讀書人都爭相抄傳他的《三都賦》,這也導致了洛陽的紙張都被搶購一空,紙價高漲。于是“洛陽紙貴”成了當時的佳話。左思最重著名的不止有《三都賦》,還有他的詠史八首。其中第二首最為著名。
《詠史八首 其二》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長在山間底下的松樹雖然郁郁蔥蔥,能達到百余尺長,可是這么高大挺拔的松樹,竟然被長在山頂的一寸來粗的小樹苗給遮蓋住了。這也太不公平了!其實左思在這首詩中絕不僅僅為了描寫植物,而是另有所指,他將那些出身貧寒卻有才有德的賢士比喻長在山里的巨松。而那些出身極好的平庸子弟,則好比是那些長在山頂的小樹苗,他們雖然無德又無才,可是卻因為出身好就霸占高位。那些貧寒子弟因為家境清寒,卻幾乎永無出頭之日,這其實是對現實非常辛辣的諷刺。
就好像我們現在社會,有許多富家子弟,他們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即使不用奮斗,也已經達到了別人的終點線。而那些貧寒家庭的孩子,他們可能要付出高于常人多少倍的努力,但是最后所能達到的高度也只是別人剛剛出生的起點。這就是從古至今一直不變的規律,這就是不公平,與生俱來的不公!
而這種情況在魏晉時代特別顯著,當時選拔人才主要看門第而不是才能。那些貴族豪門世代相傳,而貧寒子弟卻只能終身沉淪,被人看不起。詩的最后四句用了幾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典故,“金和張”都是名門貴族,他們雖然經歷了七代皇帝始終家世顯赫,位極人臣。與之相反的是,漢文帝時期的馮唐,雖然才德出眾,可是因為門第不高,一直到老也沒有做什么高官。所以左思的這首詩就是在借古諷今,對不平等、不合理的社會現狀進行大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