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兒童防拐(防拐教育內容)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叮囑過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走”,很多幼兒園、中小學也都會為孩子們開展“防拐演練”安全教育。
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相信沒有幾個父母能接納孩子不讀書,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學業有成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講解讓孩子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如何在1-3個月內引導孩子回歸學習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在各種測試中都證明,依然有很多孩子并不會意識到自己遇到了“壞人”,十有八九都會被“拐跑”。
央視新聞就曾做過防拐騙測試,50個孩子參與測試,42個孩子被成功“拐走”,這個數據著實讓每位家長都膽顫心驚。
明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么孩子還是一哄就被拐跑?
對此公安大學的安全教育專家王大偉教授表示:孩子對世界缺乏完整的認知,無法對沒經歷過的場景進行完整的模擬和猜測,所以孩子雖然能記住“不要跟陌生人走”,但是卻未必能判斷出誰是“陌生人”,或者怎么樣才算是“跟陌生人走”。
那么,究竟怎么給孩子做防拐教育?家長們又有什么方法能確保孩子的安全?
真實版安全演練
既然孩子難以理解什么是“不能跟陌生人走”,那么家長不妨讓孩子在“真實”的情況下親自感受。
家長可以邀請一些孩子陌生的鄰居或朋友來幫忙,扮演真實版的“陌生人”,讓孩子在不知道的情況下體驗一下“陌生人”的潛在危險,讓孩子切身體會到那些可能的場景,既檢驗了孩子是否真的理解,又可以讓孩子有真切的感受。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去扮演壞人,讓孩子去想象壞人的心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壞人的想法。
親子之間的安全口令
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有一期專門講孩子的安全教育,節目組策劃了一次“防拐演習”,雖然何潔、胡可都跟孩子反復叮囑“誰敲門都不開”,但她們的孩子還是“上當”了,只有蔡少芬的2個女兒堅定地將陌生人拒之門外。
和其他媽媽的單純叮囑不同,蔡少芬和女兒們約定了開門“暗號”:只有唱出“小兔子乖乖”的人才可以給他開門,否則不管是誰都不開。
這就是一種場景化教育,家長們也可以效仿這個方法,和孩子約定一些只有親子之間知道的安全口令,比如開門、出門等等,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
智能軟件提供科技手段保護
麥苗守護App擁有強大的「實時追蹤」功能,內置GPS查找手機位置功能,可以實時追蹤地理位置,即時獲取孩子的實時定位,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
家長還可以通過設置地理圍欄來劃定孩子的安全活動范圍(如學校和家),孩子一旦離開該區域就能收到通知提醒,隱形守護孩子安全,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可以放心安心。
尋親類網站“寶貝回家”上掛著上萬條的尋親信息,孩子走失、被拐騙,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
育兒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別等孩子遇到危險才懊悔,防范于未然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