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12時許,放假在家的小陳(化名)閑來無聊,拿著奶奶的手機打發時間。突然,微信收到了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消息:“檢測到此微信試用期間存在違法風險,請在30分鐘內聯系(解除員)解除此風險,如果沒有解除將會導致此微信永久封號以及面臨罰款。”正當小陳疑惑之際,一名昵稱為“方警官”的男子添加小陳為好友,看到對方的頭像是一名身著“警服”的“警察”,小陳立即通過好友添加請求。
“這是什么呀?”小陳將微信收到的提示信息截圖發給了“方警官”。
“你家長的微信涉嫌違法,需要30分鐘內聯系(解除員)解除此風險,否則微信永久凍結及罰款坐牢。”
一聽奶奶可能要坐牢,小陳慌了手腳,連忙向“方警官”求助,“能幫我解除一下嗎?我害怕。”
“本次嫌疑為刑事案件,需要絕對保密,不能讓第三方知道。你找個安靜的地方,身邊不要有其他人,我打視頻電話教你解除風險。”
為了幫奶奶洗脫“罪名”,小陳拿起手機,打開對方發送過來的視頻鏈接,與“方警官”進行了視頻通話,并在對方的引誘下,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分5次將奶奶微信里的3000余元轉到了“方警官”的指定賬戶。這時,從外面回來的爸爸發現了端倪,立即報警求助。目前,案件仍在偵辦中。
青少年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防范意識弱,而騙子正是抓住了這些特點,借機將詐騙之手伸向了毫無防備之心的孩子,引誘學生上當受騙。
家住馬田街道的小麗(化名)是一名初中生。近日,小麗在網上發布了出售自己游戲賬號的信息。第二天,一位網友私聊小麗,表示想要購買她的游戲賬號,兩人很快談攏了價格。
準備交易時,對方以走第三方平臺交易為由發來了一個網站鏈接。隨后,小麗按對方的提示打開鏈接下載了一款APP,并在該APP平臺上發布了自己的游戲賬號出售信息。很快,網友回復小麗已經購買成功,并給小麗發來了一張支付成功的截圖,但小麗卻發現自己賬號上的出售頁面沒有任何動靜。
在對方的提示下,小麗聯系了平臺“客服”,“客服”稱需要先交納手續費,待交易完成后,手續費會同交易款一并退還。于是,小麗瞞著爸爸,用爸爸的手機掃碼轉了999元,但轉賬之后交易依舊沒成功,“客服”稱由于這是小麗的首次交易,因此還需要再交納3000元“保證金”。此時,小麗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將事情告知爸爸,后跟著爸爸來到派出所報警。目前,案件仍在偵辦中。
光明警方提醒各位家長: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給予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引導,多一些愛護。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防騙意識和反詐能力,告訴孩子不輕易點擊陌生人發來的鏈接或二維碼。同時,盡量不要讓孩子隨意使用已綁定銀行卡的手機。如有疑問,第一時間撥打96110或110咨詢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