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帶給孩子安全感的地方,不該有可怕記憶
幼兒園是除了家里以外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應該是最溫馨、最具有安全感的地方。在大人的潛意識里,每天早上當孩子跨進幼兒園的大門的時候,也就是可以徹底放下心來、忙自己的事情的時候。
尤其是,對于6歲前的孩子來說,因為年齡尚小,還不具備分清現實和想象的能力,演習和真的來了壞人,哪里分得清呢?
這樣的一次演習,孩子毫無防備,就算事后告知孩子那是假的,也會對孩子造成困擾:幼兒園里怎么會有壞人呢?老師的話是不是值得相信呢?
這種對幼兒園、對老師的信任感一旦被打破,想要再找回來可就難了。
安全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很多安全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大人的看護不利,而不是因為小朋友太容易被騙。
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是要時時刻刻看好孩子,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特別是在陌生的地方;遇到人多擁擠的時候,還應該緊緊牽好孩子。
想讓孩子自己通過幾次演習就能提高警惕,學會保護自己,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當孩子專注玩耍的時候,就算你跟他說話,都不一定能聽得到,又哪來的防備之心呢?
再換句話說,就算真的有壞人來了,遇上沒有大人監護的弱小的孩子,哪里需要費盡心機坑蒙拐騙,強行抱走什么的根本不是問題,就算孩子的安全意識再強,也不可能有抵抗之力。
安全教育應該以柔和的方式,而不是以“驚嚇”達到目的
從小到大,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陰影:
“再不聽話,警察叔叔要把你抓走了?!?/p>
“天黑了就不能出去玩了,會有大灰狼?!?/p>
懵里懵懂之間,尚無辨別能力的我們相信了大人的話,按照大人的意思乖乖聽話,大人的目的達到了。
然而當我們的判斷力逐漸變強,我們終于發現,原來父母跟我們說的、那些讓我們擔心受怕的事物都是錯誤的,是騙我們的,于是,信任就這樣逐漸喪失了。
“不能亂吃別人的糖,否則就會被壞人帶走,再也找不到爸爸媽媽了?!蹦闫芬黄罚@句話和前面的情形有什么本質區別嗎?
特別是對剛入園不久的孩子,傷害更大:大部分孩子的分離焦慮剛剛結束,安全感剛剛建立起來,又遭遇了一場“驚嚇”,無異于雪上加霜。
安全教育很重要,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些更柔和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建立起保護自己的力量。
正確的安全教育這樣做
1、學會正確的求助
告訴孩子,遇到困難了,比如找不到爸爸媽媽了,不用害怕,爸爸媽媽一定會想辦法找到你的。
可以向穿著制服的叔叔阿姨求助:比如銀行的工作人員、公交車司機、警察叔叔等;
向商場柜臺里的叔叔阿姨求助;實在不行,可以向帶著小寶寶的叔叔阿姨救助,他們通常比較友善,一般上會更有愛心,他們會幫助你。
2、角色扮演游戲
雖然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家人的風險意識遠比孩子掌握安全知識更重要,但是必要的安全知識還是需要和孩子強調。
口頭的宣導+角色扮演游戲就是一種可以讓孩子印象深刻又相對溫和的方式。
比如,兒子班里有位家長,平時的安全宣導很到位,會跟孩子玩一些模擬游戲,讓孩子扮演壞人,自己來充當小朋友;
教育做到位,這位小姑娘的安全防范意識就很高,不僅自己沒上鉤,還成功地勸服了好幾位小伙伴。
3、借助繪本,提高認知力
寓教于書,給孩子讀繪本一直我們推崇的既溫柔又有效的教育方式。
跟著繪本里的主人公,以場景化、故事化的形式來講一些好習慣、融入一些大道理,接地氣的形式,孩子接受起來自然會更快。
當然,安全教育的繪本有很多,其中不乏有一些并不適合孩子的糟粕部分。
我們作為成年人,在選擇安全教育繪本的時候,要注意提前做好甄別,而不是直接把書扔給孩子;另外,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孩子特征的安全教育繪本。
世界會有黑暗,但是小朋友眼中的世界卻應該被保留一份美好,這樣單純快樂的時光,這樣全身心享受被庇護的日子,越長越好。
最后,再好的繪本也需要爸爸媽媽的全身心陪伴,才能讓孩子的內心溫柔又有力量。
愿我們的小寶貝們,都能在爸爸媽媽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