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程中的偉大精神(追憶百年黨史,弘揚長征精神)
百年黨史中的偉大精神|長征精神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引言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100年來,我們黨帶領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不懈奮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漫漫征途中,沒有哪一次進步不是靠偉大精神引領。《黨史信息報》特辟專版,以圖文形式,集中展現這些精神的形成過程及豐富內涵,經“黨史鏡報”微信公眾號(《黨史信息報》新媒體平臺)授權,“方志四川”予以轉載,讓精神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長征精神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退出中央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中央紅軍途經14個省,行程約二萬五千里。1936年10月,紅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萬里長征勝利結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01
1934年10月開始,黨領導的中央紅軍、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等4支部隊,先后在4個不同時間、從4個不同地點出發,進行長征。圖為位于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于都的長征出發紀念園。
02
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1934年11月27日開戰的湘江戰役是長征途中最慘烈、最悲壯的重大戰役,中央紅軍折損3萬多人,由最初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3萬多人。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彈盡被俘、在被敵人抬去請功途中壯烈犧牲。圖為陳樹湘雕像。
03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成功強渡大渡河后,毛澤東等決定火速奪占瀘定橋。5月29日,22位勇士突擊隊員冒著守敵燃起的熊熊烈火沖向對岸,最終占領了瀘定橋,用“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來了紅軍的最終勝利。上圖為瀘定橋,下圖為瀘定人民支援紅軍的背夾。
04
長征途中,紅軍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上圖為布滿沼澤的若爾蓋草地,下圖為紅軍翻越雪山用過的物品:腳碼子、棕背心、皮帽。
05
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她們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圖為“半條被子”雕像。
06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長征巧渡金沙江后,為迅速搶渡大渡河,決定穿越彝族聚居區,通過會談,彝族沽雞家族首領小葉丹表示愿與劉伯承結為弟兄,隨后舉行了莊重的結盟儀式,從而保證了中國工農紅軍順利通過涼山。彝海結盟為紅軍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正確處理民族問題提供了寶貴經驗。圖為位于四川涼山冕寧縣的彝海結盟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