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的時候會進入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也就是人們經常說得“可怕的兩歲”。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如果說2歲之前的小孩子是“小天使”的話,那么2歲的孩子則會被 很多家長說成是“小惡魔”,別看人家年紀小,一言不合就要和家長對著干!
比如說,碰見自己心儀的玩具,家長若是不給買,直接當場撒潑打滾,坐在地上大哭大鬧,搞得家長面子丟盡;比如說,吃飯的時候家長要是讓孩子吃不喜歡吃的事食物,比如菠菜、胡蘿卜之類的蔬菜,孩子立馬就能夠摔碗不吃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和之前相比,確實是比較難帶的。但是,當孩子進入這個叛逆階段的時候,也正是家長塑造孩子好性格的一個黃金時期。
孩子叛逆階段的3個不好表現,家長學會合理處理,孩子成長更好
1.喜歡說“不”
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逐漸萌芽,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會急于向家長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隨意,當家長說一些話的時候,孩子總是會下意識地說“不”,不管爸爸媽媽提什么要求,孩子都會拒絕!
這時候,家長最好不要用強硬的態度解決孩子的問題,做好引導孩子的工作。
2.愛發脾氣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愛發脾氣,很多時候只要家長一做了讓孩子不開心的事情,孩子就會覺得不開心。
孩子的年紀還比較小,在語言表達方面總是有一些障礙,或者是不會用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是出于自尊心保護自己的本能,會用更壞的情緒來面對家長。
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家長應該有意識地教孩子一些表達自己情緒的詞匯,比如說“生氣、委屈”等等,讓孩子能夠準確地說出自己的不開心,孩子才不會隨意發脾氣。
3.“強迫癥”
一般來說,2歲的孩子也會進入一個“秩序敏感期”,比如說家長不能夠隨意觸碰或者是移動孩子的玩具,比如說自己的積木家長不可以隨便移動或者是幫忙。家長有時候若是一不小心觸碰了孩子的“底線”,孩子就會大吵大鬧,或者是大哭大叫。
其實,孩子有秩序感是好事,家長可以順勢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沒必要急于糾正孩子的這個“壞毛病”。
這個階段孩子出現這幾個不好的表現,其實也能夠說明,這是孩子性格塑造的一個關鍵期,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期,用對方式,教會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培養好性格的孩子。
家長可以借助一些繪本,給孩子當作睡前故事,讀給孩子自己聽,或者是讓孩子自己看,這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