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都會叛逆嗎(為什么初中生最容易叛逆)
常聽有的家長說,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就很叛逆了,不學好、不聽話,不但不好好學習,還總是喜歡和老師、家長對著干。那么真的是初中生很容易叛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家長又該怎么辦呢?
什么是叛逆?
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正常的合理行為相反,常常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事。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于“求異思維”,是標新立異,希望用不恰當或“特別”的方式引起別人注意的表現。
初中生真的容易叛逆嗎?
從人的成長規律來說,初中階段確實容易叛逆。初中階段是人的身體和心理雙重發展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個人思想意識的高速發展,所以出現叛逆確實是很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初中階段受到的學習壓力突然增大,也很容易造成”叛逆”。中國目前的中考升學率只有57%左右,有接近一半的人會上不了普通高中,被分流到職業教育那條線去。這對人生的影響可以說是很大的,因此初中生們背負的學習壓力也是很大的,很容易形成”叛逆”。
如何應對初中生的叛逆?
一是逐步把他們當”大人”看。隨著生活條件和社會的進步,孩子們成熟也是越來越早了。但在很多家長的眼里,他們多大也是孩子,因此難免永遠用一種看待孩子的眼光去對待他們,總認為人家還是小屁孩。這與青少年們在成長過程中求關注的自然規律是不符的,因此多給予他們關注,特別是從內心深處真正逐步把他們當成平等的大人來看待,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對預防叛逆是很有效的。
二是不要簡單地增加學習壓力。誠然,當今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孩子們從小面臨的學習壓力也很大。這個問題我們無法避免,但家長和學校不能簡單地把這個壓力拋給學生自己去應對和獨立承擔。他們稚嫩的雙肩還需要家長和學校的支持和支撐,需要給他們講清楚競爭的無法避免、講清楚競爭的應對方法、講清楚競爭的盡力而無憾、講清楚盡力后對結果的坦然面對。有了這些,學習壓力就不再只是一種沉重,就可能是一種動力和希望,就不會演變成叛逆。
三是注意觀察和溝通。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長大了就不太愿意和家長說話了。一方面是因為孩子隨著自己的思想發展,有自己的世界和秘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些家長老是會去管著孩子去控制孩子,導致孩子形成了反感。所以要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情況,注意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好地預防所謂的叛逆。
叛逆是一些孩子可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如果家長能做好上面三點,就能盡最大可能減少自己孩子叛逆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