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不讓管管,常常令你氣炸。
比如這個時候,我們家的孩子最近總會這樣,周末到樓下玩,已經叫不動了,一叫就起,叫他他就大發脾氣。
搞得我和他爸現在都很無奈,而且和他聊起來,他就愛發脾氣,完全不聽我的,我和他爸說什么他就頂嘴,道理講了多次,也沒用。
結果兩個人干脆就吵起來了,說是因為他的脾氣,其實是他的前夫沒有對他好,讓他跟著前夫走,他就跟著前夫走。
后來他媽媽出面,說:你們家是怎樣的環境,你們看到孩子就繞開他嗎?我們家的,天天看見都在看見爸爸跟孩子的差不多的樣子,但是他爸爸,一直都是對孩子講道理,其實這個真的很少,因為他總是被爸爸打。
還有一次,他爸爸把他從小區里的花壇里抽出來,問他:“你看到花壇里的小花跳了嗎?你會有一點生氣嗎?”
他眼睛里有了光,臉上有了光,渾身散開,但是沒有說一句話。
我好像真的想好起來,就問他:“你看到了嗎?你沒有看到一朵花呢。”
孩子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我繼續說:“是的,小花,你看見了,我有點不開心,你說說說是怎么回事吧。”
我給孩子看了一朵花,她說:“老師,我不想想要這玫瑰花,我覺得那玫瑰花好看。”
“為什么呢?”孩子說:“玫瑰花是粉色的,我覺得玫瑰花好看。”我又問:“那你覺得玫瑰花好看,我們家有哪些呢?”孩子高興的說:“我可以從家里的一朵花當中獲得一朵小紅花。”
我說:“你想要一朵小紅花還是沒有?”孩子說:“我想要一朵小紅花。”我說:“你想要粉色的是不是?”孩子又點點頭。
孩子想有這個能力,他就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因為他知道只有能力強大,才能贏得別人的欣賞,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可。
我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比方說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但他樂于助人為人,那么他樂于助人為人,同時也是因為他的智力水平高,所以他有同理心。
那么,如果一個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的特別出色,我們就可以這樣說:“孩子,你的同學好像也很聰明,就是平時不喜歡和他一起玩,可能他就是平時和他一起玩的太少了,沒關系,我們一起玩。”
通過這樣的引導,不僅能讓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也會讓孩子從中學會為人處事的方式,從中更加細心,更加勤奮努力,更加積極向上,從而遠離“社交恐懼癥”。
我們說,社交恐懼癥的背后,其實是對人性復雜,也是遠離了解的焦慮,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因為孩子會感到恐懼怕,對于自己的能力以及情緒感受會有極大的質疑,所以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是不強的,他們往往缺乏判斷能力,也難以應對各種各樣的情緒,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我覺得,社交恐懼癥的背后,其實是孩子對于自己未知事物的恐懼,害怕自己做錯事,害怕給別人帶來麻煩,恐懼自己沒出息,害怕別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
而對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他們對于人際關系的擔心程度是不同的,這就像一個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是樂觀積極的,就不會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相反,如果對自己的評價是消極悲觀的,就會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他們會經常感到恐懼怕,不知道該怎么辦,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害怕自己說錯了什么話讓別人不高興,或者是自己不夠好。
當孩子出現以上癥狀時,家長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癥。
有的孩子表現為沉默寡言,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平時在家里也缺乏主動性,對任何事情都是漠不關心,就算有家長在身邊,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反正就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要么就是極度害怕被父母遺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別人的一句話戳穿自己的底線,哪怕自己做的不是很好,也要想方設法的瞞著外人。
就像有的孩子打游戲,一玩游戲就停不下來,根本沒有心思學習,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
還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叛逆,根本不想聽父母的話,家長嘮嘮叨叨的讓他們心生厭煩,更會對父母產生厭惡。
有時候孩子還沒說幾句,就被家長劈頭蓋臉的訓斥,對家長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可是住校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融洽,心理健康卻維系這一切,為什么孩子會變得叛逆呢?
住校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疏遠了,但是還是經常溝通呢?
孩子不愿意住校,通常不是因為和舍友們之間的人際交往出現了問題,而是和舍友們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而且孩子不愿意住校,是因為和舍友們之間沒有建立真正的信任感。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