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怎么對待被拐兒童(人販子拐兒童)
有人說,在人類諸多的感情中,親子之情最為濃烈,一個孩子寄托了一個家庭全部的希望。
在這世間,誰最令人痛恨?
人販子,大概首當其沖!多少家庭因它破碎,多少父母因它瀕臨崩潰。
“我 一分鐘就可以拐走一個小孩。”
一句話足以窺見,這群人可謂良心喪盡。
人販子坦言:春節前生意最好
年關在即,“忙忙忙”成了生活的“主基調”。
孩子忙著期末考,父母忙著KPI,老人忙著辦年貨,就連人販子也蠢蠢欲動,忙著沖業績。
前一陣,小區王大姐帶著3歲的女兒去市場買年貨,里面的人比較多,孩子差點就被人抱走,幸好女兒比較機靈,剛被陌生人抱起時就大喊“救命”,在周圍好心人的幫助下,及時制伏住了人販子,救下了女兒。
“現在想起來就心顫,差一點點……”
王大姐的經歷,替各位家長敲響警鐘,年底可千萬要留心看好自家孩子。
從1930~2015年被拐兒童數據中發現,拐賣峰值出現在1~2月,而高發地點多是菜市場、車站、商場等人流量大的公眾場所。
就連人販子都坦言:春節前生意最好,拐騙小孩成功率最高,人多,家長也比較忙,這時候最容易下手!
“三盯兩不拐”
其實,很多人販子下手時都是有計劃、有目標的,尤其是一些老手,他們往往有以下原則:
三類小孩容易被盯上
1、流動兒童
調查發現,在被拐兒童中,流動兒童居第一位。
其直接原因是:在外務工者,居無定所,家長忙于工作,監管不力,孩子失去應有的家庭安全保障,從而給壞人可乘之機。
2、留守兒童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學家皮藝軍指出,“誘拐兒童與越來越多的人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有關聯,農民工越多,留守兒童就越多。”
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的境遇有些相似,同樣是缺乏父母的監護,加上自身的防范意識有限,成為了壞人的“目標”。
在此也呼吁各位父母,平時要多向孩子灌輸個人安全防護知識,如果確實因為現實原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至少要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3、年齡尚小的孩子
據數據統計,在被拐兒童中,年齡和性別分布呈以下趨勢:
- 不滿1歲的幼兒最容易被盯上,男童女童被拐數量接近;
- 1~6歲是“高發期”,男童數量高于女童;
- 6歲以上則是“低發期”,女童數量高于男童。
據專家分析,年齡尚小,認知能力和記憶力有限的嬰幼兒,往往是人販子下手的目標。
補充說明:
被拐兒童去向:男童被“非法領養”居多,年齡較大(14歲以上)女童則更多被逼成婚或賣往非法場所。
兩類小孩不敢拐
1、防范意識強的小孩
這類小孩往往知道哪些地方比較危險,而且危急時刻懂得如何自救,因此人販子不敢輕易下手。
提到這,幸孕姐向大家科普幾個人販子的常用伎倆,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教孩子提高警惕:
A:冒充“熟人”,去學校接小孩。這種一般用于幼兒園里的比較多。
B:利用天性,連哄帶騙。例如用零食、小寵物或者玩具引誘孩子。
C:團伙作案,里應外合。一人假借問路,閑聊等方式吸引家長注意力,另一人趁其不備,帶走小孩。
D:假冒“工作人員”,騙取信任。例如外賣員、快遞員等,父母記得提醒孩子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
2、身上有明顯胎記的小孩
尤其是暴露在臉部、手臂等位置的胎記,往往在途中容易被認出,所以壞人不敢輕易冒險。
這份年前放拐指南,請收好!
人販子猖獗令人憤怒,于家長來說,能做到的就是小心,再小心,以下這份防拐指南,請您收好!
1、帶娃出門最好與家人一起,盡量不要讓老人獨自帶孩子去人流量多的地方。
2、帶著年幼的孩子出門,可使用安全背帶,將寶寶放在身前,稍微大點,可以給孩子戴上定位手表。
3、出門少看手機,少左顧右盼,牽緊孩子,不要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
4、謹防陌生人過來搭訕,更不要輕易透露住址、孩子的學校等關鍵信息。
5、帶孩子走路時盡量靠里,以防被“飛車黨”拐走,同時少去偏僻的小巷子。
6、提高孩子安全意識,例如約定你倆之間的暗語,讓他牢記家庭住址、父母手機號,不慎走丟時向工作人員求救等。
延伸閱讀:若孩子不慎走丟,如何尋找?
1、叫上親朋好友按照「十人四追法」來尋找:
即“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派一人,2公里以內,沿大路尋找;另派四個人去附近的火車站、汽車站等地方尋找;再派一人報警處理,并留一人在原地等候。
2、求助專業的平臺幫助
如公安部“團圓”系統,它會將兒童失蹤的信息,自動推送到周邊相關人群使用的多家新媒體平臺。被稱為“人販子的克星”,找回率高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