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與青春期孩子的有效溝通)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注意行為,保持有效的親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不愿意順著父母的意思走。在這個時期,家長有哪些行為是不受孩子待見的呢?家長該怎么樣和孩子相處呢?
一、不要隨意批評孩子的朋友
家長知道子女的朋友有品行問題,都會希望子女能保持距離。換位思考一下,朋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人的一部分,家長隨意的否定孩子的朋友也是在否定孩子,長期以往,年紀小的孩子不敢交朋友,而年齡大的孩子只會對家長產生抵觸心理。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噼里啪啦的講一堆他朋友的壞話,是一種直接打孩子臉的行為,只會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父母在他心里就是一個破壞他友情的罪人,很容易引起親子關系的僵化。
這時,如何溝通是媽媽的最大挑戰,單純的好心不表示子女聽得進去, 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智慧送給孩子,不妨換個角度和子女討論:“如果你不能穩住自己,就會害他被別人說是他把你帶壞的?!?/p>
二、糾正孩子的口頭禪要留心
孩子動不動將“笨蛋”、“白癡”、“神經病”……等負面的口頭禪掛在嘴邊,一旦成為習慣,將影響人際關系。因此,父母應多花些時間與孩子正向溝通,糾正不宜的口頭禪,且謹言慎行,才能培養孩子為溫和有禮貌的人。
如果孩子偶爾脫口而出臟話、三字經,可能是流傳的語匯,或自覺很酷,故意說出口。父母如果覺得聽起來刺耳,不妨用經驗和智慧接受挑戰,不直接把孩子說的話當成是對父母的攻擊。找尋適當時機,和孩子討論:說臟話或罵三字經給人的感覺。只要心平氣和提醒孩子:這個家是大家共有的,不可以在家說粗話、罵三字經,以示對家長的尊重。
三、過于不信任子女
為了解孩子,有些家長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記,看了又擔心,擔心就忍不住去問,問了就穿幫,親子關系因此破裂,得不償失。家長需要明白,維持良好關系比問清楚每日行蹤細節更重要。“其實建立好關系,他們什么都肯跟你說?!彼悦鎸⒆忧啻浩跁r,父母應關心“如何讓親子關系不要斷掉”,而不是“你做了哪些行為?”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思想、觀點。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不再把父母看得至高無上,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觀點、看法,對父母也會既看到優點的一面,又看出不足的一面。父母要允許子女有自己的觀點、意見。父母對自己的不足,也要加以改正。
四、過度關心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什么事情都和爸爸媽媽說,但交流是人類的本性,我們只是說孩子較少年期有了更強的獨立意識,并不是說孩子拒絕和父母交流溝通。不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愛有負擔。許多父母依然把子女當作自己的附屬物來看待, 引起了子女的反感。孩子對父母的一些行為開始不滿,開始反抗。
父母以“愛你、為你好”的言行強加于孩子,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抗拒,覺得父母很煩、很啰嗦,甚至故意跟父母作對。家長們要學會放放手,既不做“保姆”,也不做“監工”,適度提醒,避免嘮叨。哪怕孩子暫時做得不夠好,甚至是失敗,也不要過于著急,因為適當的挫敗感有利于孩子成長。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在一起,傾聽他們的意見,并和他們談心,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從平等的角度上信任孩子、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