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聽著兒子這些荒誕的言語,我簡直哭笑不得。
沒想到,他卻振振有詞地“教育”我:“媽媽,說你out了,你還不信,我們這叫個性!”
可能青春期叛逆的男孩,不止我家一個。他們明明知道自己的一些言行,在大人的眼睛里,顯得很怪異。但是又很享受別人投來的異樣的眼光,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關(guān)注。
作為父母,你們是否也發(fā)現(xiàn)進入青春期的兒子變了?他不再想聽爸爸媽媽的話,不再愿意穿以前的衣服,甚至喜歡上了一些“新奇”的打扮。
以我兒子為例:明明是個男孩子,卻不喜歡理發(fā)。總想讓自己的頭發(fā)長一點,再長一點,長到額前的劉海都能“分流”。
其實,這只是男孩子叛逆所表現(xiàn)出的一個方面。隨著好奇心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都希望自己活得有“個性”,希望自己成為眾人關(guān)注的焦點。
很多青春期的男孩,都會千方百計地讓自己看起來和別人不太一樣。除此之外,為了把自己裝成大人的樣子,他們還刻意模仿大人的行為。有的孩子偷偷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煙,還有的男孩早早談了女朋友。
盡管家長們每天都在管孩子,可這些叛逆的男孩子依舊我行我素。管得嚴了,有的孩子甚至會用“離家出走”相要挾。這些青春期的男孩,真是讓家長頭疼!
如我一般,很多父母都會憂心忡忡。大家不知道青春期的兒子,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擔心他們舉止怪異、行為偏差;更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
事實上,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青少年的叛逆,親子關(guān)系會發(fā)展成一個家庭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那么,面對我行我素的青春期男孩,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不要直接批評孩子的審美觀,面對孩子與眾不同的行為,不要表現(xiàn)地大驚小怪
“我實在搞不明白,你為什么要給自己梳個漢奸頭!”從前,我總喜歡這樣評價兒子的發(fā)型。結(jié)果,他總是對我說:“你根本不懂我!”
不得不承認,我的言語引起了兒子的反感。我們之間的矛盾,可能都是我的口不擇言造成的。有些時候,我的話還沒說出口,兒子的白眼就已經(jīng)飛來。
意識到這點以后,我不再隨意評價他,而是利用外出的機會,引導他對一些奇裝異服和另類的打扮進行思考。
引導孩子認識: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心靈美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與敬佩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權(quán)利。在青春期男孩而言,他們不一定能夠意識到良好的德行,更能贏得周圍人的尊重。
因此,我們可以嘗試用具體的事例,對孩子進行引導。一場有意義的電影,一部有意義的電視劇,都可以和孩子進行討論。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得到改變,是我們的“目標”。所以,討論的過程,別忘了對孩子進行引導:雖然我們要注重外表,但內(nèi)在美更重要。
真正關(guān)心男孩的成長,并不是只在意他的成績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讓很多父母,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這次考得怎么樣?”成了父母和孩子交流的主題。
孩子換了什么樣的發(fā)型,穿了什么樣的衣服,反倒沒有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所以,一些男孩子就采用怪誕的行為和新奇的打扮,來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用實際行動,證明對兒子的關(guān)心。我們不僅關(guān)心他的學習,更關(guān)心他的成長。
總之,青春期的男孩追求個性,并不是犯了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
孩子需要的不是無休無止地打罵,不是大呼小叫的批評,而是潤物細無聲地疏導和引導。關(guān)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