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要不聽話媽媽就發火,
孩子做作業時不專心不認真,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更火冒三丈,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做錯了題目就是亂丟,
孩子不敢和父母交談,
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沖突,
媽媽不惜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孩子,
這樣的做法并不可取,
畢竟這個孩子已經到了“敏感期”,
敏感期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個心理發育階段,
他們的敏感性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所以家長也不能完全否定敏感期。
通常來說,孩子的敏感期3歲左右會達到頂峰,到了2歲半會下降到正常。
1-2歲孩子為什么頻繁出錯?
孩子在“自我中心”的發展,
自我中心是他們認為自己和他人、和周圍世界是分離的,
因此出現以下行為舉止,都是為了逃避媽媽的反復要求,
進而在敏感期中對環境的所有行為都采取行動。
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哭鬧的行為,
第一反應就是嚴厲的呵斥或者是嚴厲的制止。
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
還將影響孩子的性格,
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能力。
2歲前的寶寶是以自我為中心
,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心平氣和的跟孩子進行溝通。
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哭鬧,
家長就不要再強迫孩子了,
否則只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歲后的孩子,對于情緒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差,
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發展到了可以判斷什么時候,
需要什么時候才能做什么,
也是會模仿家長的行為的。
3歲以后的孩子,父母再催促他們,
他們也會顯得更加焦躁不安,
甚至會因為情緒的波動,
做出一些比較出格的行為。
而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注意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方法,
如果不可以經常發脾氣,也要給孩子道歉。
3歲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他們的獨立意識也越來越強,
同時也會越來越渴望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這個階段的情緒變化,
不要把孩子的這個階段的性格跟暴力行為當成是一種成長過程,
要尊重孩子,不要強制性強行壓制孩子。
同時也要懂得跟孩子做朋友,
畢竟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能夠察覺到父母的情緒變化,
如果家長跟孩子做朋友的話,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孩子也會更加的自信,覺得父母是可以信賴的,所以當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性格的時候,他們也會向身邊的人學習。
3、孩子越大,他們心中父母的位置就越重要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的童年需要父母的陪伴,但如果父母不陪他們玩耍,那么這種陪伴就變成了空巢期。”
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陪伴,
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他們最信賴的人。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
就要做出一些榜樣,別讓孩子覺得只有靠吼叫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沒有什么可以和孩子說的,父母最好的愛是和孩子好好說話,孩子小的時候,所有的煩惱,都是通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影響到孩子。
2.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曾經有一部電視劇《以死相逼》火了,
里面的爸爸林大為和兒子差不多年紀,
一直在加班加點的做工,
但是兒子卻不懂得體諒他,
經常對他發脾氣,有時候看他在那里哭,
兒子就過來拉他,
但是兒子卻不為所動,
一邊玩著手機,
一邊等爸爸過來抱他,
但每次都是這樣。
林大為就建議家長去看看,
體諒一下孩子的感受,
讓孩子好好想想。
讓他理解,
自己已經在做工了,
但是兒子還這么小,
就要照顧好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