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意識,自主、自信、活潑、開朗等個性特點更為明顯,但是也存在著不良傾向,如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十九大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也指出“要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要使幼兒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樂于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幼兒時期是品德發展的關鍵期,其道德認識具有較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暗示性,此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始接受系統而具體的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作為習慣。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德育從小抓起”、“時時處處有德育”教育觀念,在學校、幼兒園中發揮道德功能直接顯性的教育作用。經過探索與實踐,三點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養品德習慣于一日生活之中。
優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積極情感的建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一日生活的來園、離園、洗手、入廁、吃飯、睡覺、整理等環節占去一大半的時間,這是向兒童進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機。我們通過圖文并茂的圖示、標語等,將良好生活、衛生行為習慣培養融入兒童一日生活。如來園離園時,培養兒童使用禮貌用語與值班老師、保安叔叔問好、道別;進餐時保持安靜、吃完自己的食物、不挑食、光盤行動,不浪費;飯前便后要洗手;入廁、盥洗時,互相謙讓、不推不擠、節約用水;午休時讓兒童自己擺放鞋襪、穿衣疊衣、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離園前,引導他們將玩具分類整理,放回原位,自己整理衣物、書包及用品;自由活動時,培養團結合作、友愛、謙讓的精神,學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教師做到及時發現兒童不良行為習慣并采取恰當教育措施,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有責任感、有禮貌的人。
二、育品德行為于主題課程之中。
兒童道德認識水平低,而道德觀念又是抽象綜合的,僅僅通過日常生活環節的隨機教育或通過一兩個教育活動是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這就要求教師建構德育課程體系,將品德教育系統化,整合環境創設、領域教育與家長、社區資源,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兒童進行全面系統的品德教育。《綱要》指出“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德育主題課程“愛老師”中,開展《社會:到老師的家做客》增進了解,學習待客禮儀;《兒歌:老師的眼睛》《科學:教師本領大》樂意向老師學本領;《音樂:我的老師象媽媽》、《手工:我做賀卡送老師》與老師分享節日快樂。今年正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多角度對兒童進行愛國教育:利用走廊、過道、陽臺等公共區域懸掛愛國標語、橫幅、插掛紅旗等,環境布置“旅游相片展”,并請他們相互介紹;品嘗端午節《粽子》,學學《中國功夫》;朗誦兒歌《我們的祖國真大》;制作《京劇臉譜》、欣賞《民間藝術美》、布置《民族服裝展示會》;學唱《祖國祖國我們愛你》,學跳《民族舞》;認識《中國地圖》《四大發明》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強盛與美好!教師寓理于情、寓教于樂,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在兒童頭腦中整體化、形象化,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形成正確道德認識,養成良好道德行為。
三、化品德品質于游戲活動之中。
游戲活動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它能使兒童保持愉快的情緒,獲得最大的滿足。游戲中不僅需要兒童獨立思考,克服困難,還需要與他人合作共享成功樂趣,兒童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品德教育,并在游戲活動中得以不斷強化。教師要依據兒童品德形成特點,努力創設游戲條件,調動兒童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兒童對待周圍人、事、物的正確態度,發展其觀察、語言、想象、思維、社會交往等能力,促進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為習慣的形成。如角色游戲“我愛我家”中,“爸爸”工作賺錢“養家”,“媽媽”細心照顧“孩子”,“孩子”幫“爺爺”揉揉腿,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兒童懂得家庭成員的責任,明白尊老愛幼的道理。“博愛醫院”游戲中,醫生耐心細致地為病人看病。“華萊士”營業員開展“美團外賣”服務。“順豐”快遞小哥熱心“送貨上門”與“上門收貨”。炎炎夏日的“愛心水站”不斷有‘無名氏’捐贈續水等。兒童通過扮演逐步認識并理解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學習社會經驗和行為準則,發展同情心、責任感和互助意識。通過“體育游戲”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培養機智勇敢、遵守紀律、團結協作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競賽體育游戲中,使兒童富有上進心、集體榮譽感和正視勝敗的品德;玩球、跳繩分組游戲時互相謙讓,不爭搶。游戲中不慎摔倒、產生畏懼情緒時,教師及時恰當的進行教育,寓德育于活動里,化德育于游戲中。
除了在學校、幼兒園中發揮道德功能直接顯性的教育作用外,還要注重發揮群體環境對兒童道德功能的間接隱性的作用;不僅需要教師循循善誘、堅持不懈的啟智陶冶,還需要家長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教育培養。
關注兒童品德教育,就是關注人的持續發展,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立足當下,遵循教育規律,追隨兒童天性,尊重兒童本真,通過德育課程建設,把立德樹人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培養兒童積極人生態度,潤澤兒童生命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