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為孩子的各種拖拉犯懶感到困擾和焦慮?別著急,這里給大家整理了5個小妙招,供大家選擇參考。

一、小小的懲罰,激發孩子自我改善的動機
要想讓孩子意識到問題,那就要就事論事,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拖延帶來的后果。
比如,吃飯拖拉,到點吃飯,你可以規定半小時內是吃飯時間,過了這個時間就把飯碗收走,醫生都說過孩子餓一頓是沒關系的。
讓孩子知道吃飯也是有時間段的,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就只有餓肚子了。

二、大大的獎勵,激發孩子克服拖延的動力
孩子在有所進步的時候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即使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不要隨意指責,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幫助。
當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時,要給予一些小小的獎勵,比如以前做作業磨磨蹭蹭要4個小時才勉強完成,現在2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所有作業,你就要夸獎他的進步,給他30分鐘自由時間的獎勵。

三、制定計劃表,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日活動計劃表,清楚列上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上學,以及放學后的時間安排,比如幾點做作業、吃飯、戶外活動、作業(學習或其他藝術類培訓),還有晚上幾點洗漱、睡覺。
每天在按時完成的項目上打鉤,實踐中與孩子一起探討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不合理,加以完善。
周末的時候獎勵陪孩子出去游玩。讓他自己對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成就感,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需要父母的堅持、陪伴。

四、父母反思自己的問題,了解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孩子的拖延不僅僅是孩子的原因,很多時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身上也存在問題。
- 對孩子完成任務要求的時間不一致,今天說做完作業吃飯,明天又說放學回家可以看會兒電視,吃了飯再做作業。
- 因為自己想玩游戲、看視頻、打麻將,就允許孩子玩手機、iPad、看動畫片等等,讓孩子不“打擾”自己的娛樂項目。
- 遇到問題沒有認真和孩子溝通交流,沒有認真聆聽孩子的聲音,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責批評孩子。
因為家長自己給孩子的“不良”影響,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都沒有遵守一些“規則”,他們就更難有時間觀念了。

五、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加以改進,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給孩子規定的固定時間干什么事情,不要輕易打破“規則”,除非是有特殊情況,但也要和孩子說明是因為什么,這件事才被擱置,和孩子商量什么時間補上這個任務。
在陪伴孩子學習玩耍的時候,盡量不要做其他的事情,全身心參與其中,陪孩子一起完成某件事或一起玩耍。
多和孩子溝通,遇事多問一下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地嚴厲指責孩子,因為這樣既起不到作用,還會讓孩子產生對抗心理。多留心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情況,哪怕有細小的進步都值得表揚,注意,表揚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愿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進步,一起成長,互相監督,都能克服拖延,做好時間管理,提升生活、學習質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