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工程中心”)是2004年科技部批準組建,2009年通過驗收掛牌的貴州省第一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年,工程中心強化創新驅動,以平臺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實施為抓手,圍繞服務工程化和產業化需求,打造從應用基礎研究、工程化技術開發、中試試驗、產業化示范到規模化生產的技術創新鏈,主導產品向高層次、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明顯,科技成果廣泛應用于軍工、汽車、家電、食品包裝、建筑建材等領域。
一、優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圍繞產業需求,以實現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環境友好化為主要研發方向,以工程化技術研發、集成和推進產業化為主要任務;以材料成分、工藝、結構、功能(性能)、服役行為的系統研究為主要特色。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主動與省內行業重點企業、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整合優勢學科和技術資源,圍繞產業轉型發展急需的共性技術、新產品研發等領域,引進人才、先進技術、管理理念等,形成各類創新要素在產業鏈上的有機結合。同時,組織力量協作攻堅,著力突破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瓶頸,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轉移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養一批材料骨干科研人才團隊。
二、突破產業共性關鍵技術
一是形成化學微孔發泡技術系統解決方案。在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資助下,針對目前汽車行業輕量化聚合物結構材料制品及成型裝備設計中,發泡質量、表面質量控制技術總體水平較低,材料微結構與力學行為的可控性差,裝置系統設計技術不成熟等問題。利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與東華機械有限公司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形成了化學微孔發泡技術系統解決方案,能全面滿足汽車、家電等行業的輕量化市場需求。二是形成高強度特大口徑合金管成套技術。針對城市地下管網的排水、排污管道性能不足、產品質量不穩定、口徑偏小、易引發城市內澇等問題,在省科技重大專項資助下,突破了高強度大口徑納米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合金管規模化制備的關鍵技術,形成高強度特大口徑合金管成套技術,實現大口徑納米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合金管工業化生產,獲批成為地方標準和中國行業標準。
三、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以自主知識產權作價入股,鼓勵科研人員領辦企業。完善生產工藝,降低產品成本,優化產品性能,生產制備技術進一步成熟穩定,在進口替代方面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實現“企業-團隊-科研院所”捆綁式發展,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