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由金華晚報和心課教育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市文化中心舉行,四位家庭教育專家和400余名家長會聚一堂,共同探討和分享家庭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論。
這場論壇
干貨滿滿
家長們記得看完哦~
孩子的成長需要優質陪伴
“孩子做作業,你坐在一邊玩手機,還時不時指指點點,這是陪伴嗎?還不如說是監工。”浙江校友會秘書長、桐廬君蘭教育創始人俞永明,有著14年的教育從業經驗,他說,現在家長們工作普遍比較忙,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優質陪伴更顯重要。
俞永明認為,優質陪伴有這樣一些特點:理解孩子講心思、尊重孩子講策略、批評孩子講時機、敦促孩子講努力、勉勵孩子講自省。相反,劣質陪伴的特點則是理解孩子不充分、管教孩子不溝通、批評孩子不分點、責罵孩子不能等、表揚孩子不多言。
俞永明說,家庭教育靠的是“抱持”、“淘寶”、筑夢、牽手,而不僅僅是說教、管教、訓練。比如不少家長對孩子只看缺點、不看優點,還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打壓自家孩子,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他認為,從教育的效果來說,梳理自家孩子的成功事例遠遠優于講述別人家孩子的成功故事。家長要善于尋找和梳理孩子的“里程碑事件”,即從孩子的成功或挫敗經歷中尋找正能量的表現,發掘孩子正面、積極、向上的一面,并加以強化。這也就是前述的“淘寶”,從孩子身上不斷淘出金子、淘出閃光點。
邢少紅:贊賞孩子也有技巧
“我家的孩子長大了,進入了叛逆期,所以不愿意跟我們溝通了。這其實是世上最大的謊言之一。”省先進心理工作者、市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金華日報社主任編輯邢少紅分享的主題是“溝通為王——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智慧”。在她看來,家庭教育中的許多問題,都與溝通有關。
邢少紅認為,在孩子不同的階段,父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孩子0~6歲時,父母可能更像保姆,是個照顧者;孩子到了6~12歲,父母就要當好孩子的伙伴,當好榜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進入12~18歲,父母要當催化劑,當好鏡子,營造公平民主的家庭氛圍;孩子18歲以后,父母就要像個參謀,講究平等尊重,建議協商。
父母和孩子發生情緒沖突,比如吵架了,怎么辦?邢少紅說,首先要冷處理,先冷靜一下,再回頭來處理;其次是讓對方先說,先做聽眾,聽完對方的全部講述,再做判斷。
父母怎么說話,孩子才愿意聽?邢少紅認為,要多從孩子的立場出發,而不是自己。比如“孩子,你真是我的驕傲”“孩子,你一定為自己感到驕傲”,你覺得哪一句孩子更受用?
夸孩子也是一門藝術,絕不是說一句“你真棒”這么簡單。邢少紅建議,一是要描述你看見的,比如“地板很干凈,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二是描述你的感受,“走進這間屋子,感覺真舒服”;三是把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你把筆都分類,彩筆、鋼筆放在不同的盒子里,這樣做很有條理”。
“孩子的好行為,就是在父母一次次的關注和肯定中養成的。”邢少紅說。
易三好:你了解孩子的性向和天賦嗎?
臺灣賞識教育協會秘書長、教育心理學博士易三好分享的是“透析孩子的潛在天賦,教育規劃三大指標”。
易三好從“19歲編程天才,谷歌總部最年輕工程師”周奕勛的故事入手,分享了“管理情緒問題”和“教育規劃”兩個話題。
周奕勛(他的成長故事,大家可自行百度哦)
周奕勛在成長路上,也曾因為不依循父母為他規劃好的人生道路,和父母之間存在不少情緒上的沖突。
易三好說,許多父母會用憤怒來逼迫孩子作出改變,用責罵來處理孩子的劣行,用暴力來解決孩子的逆反,但實踐證明,憤怒、責罵、暴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易三好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性向和天賦,在孩子的不同階段,父母因勢利導,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
所謂性向,是指一個人在某些活動或領域中所具有的潛在能力,也可以說就是天賦。
比如編程就是周奕勛的性向和天賦,他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如果父母一定要讓他學鋼琴,可能就會適得其反。
易三好建議,孩子在12歲之前,適合培養廣泛的興趣;在12~18歲時,父母就要注意探索孩子的性向和天賦;18~22歲,就可以進行職業規劃,朝著孩子最適合發展的方向邁進。
江磊:給孩子一個歷練的機會
金華心課教育創始人江磊,講述了一個他和女兒小米(湖海塘小學三年級學生江米伽)參加第四屆君戈鐵馬·教育人重走玄奘之路的故事。
崎嶇不平、黃沙肆虐、嚴寒酷暑、風餐露宿……今年十一長假,甘肅敦煌,江磊和小米徒步4天,穿越了88公里的大漠戈壁。
他們遭遇了罕見的沙塵暴,風很大,只能逆風前行,每一步都很艱難,沙塵遮天蔽日,臉上全是沙子,甚至連吃的食物、喝的水里都摻雜著細沙;戈壁的晝夜溫差很大,一天中就可以經歷春夏秋冬;長滿了駱駝刺的鹽堿地,僅僅5公里的路,他們就走了兩個多小時……
江磊和女兒小米在戈壁
這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但他們執著、堅持,最終走到了終點。
江磊說,通過這次重走玄奘之路,他和女兒一起感知到:偉大的反義詞從來就不是失敗,而是不去拼。讓我們成長的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執著和堅持。
這次戈壁之行,小米也收獲了很多。她說,她真正體驗到了什么叫堅持、什么叫團隊,什么叫迎難而上。
父女倆還有一個夢想,就是一起去攀登珠峰。
江磊說,年少時,他曾常常羨慕孫悟空身懷絕技,可以斬妖除魔,拯救蒼生;可現在的他卻由衷地佩服玄奘,因為從踏上西天取經之路第一步開始,他就沒有后援,也沒有退路。或許他軟弱過,哀求過,但他從未放棄。
“選擇一條什么樣的路,取決于你想成就怎樣的人生。選擇安逸,就會有安逸的結果;選擇奮斗;就會有奮斗的結果。”江磊說,選擇一條不容易走的路,也挺好。
孩子要學習和成長
家長同樣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
改變孩子,不如從改變自己開始
“無證上崗”的家長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