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避開溝通的3個誤區
1、講道理不是溝通
2、心口要合一,母子連心,孩子更多的是用心在感受父母
3、嘮叨不是溝通
親子有效溝通的方法:
1、首先有效溝通是滿足彼此的需求,而非孩子聽話就是有效溝通。
2、要換位思考,讀懂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需求,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給到孩子需要的愛和幫助
3、有效溝通3字真言
停:當孩子來和家長交流時,家長要停下手中的工作,用眼睛看到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被尊重了。停下大腦的思考,用心去聽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我被接納了。
看:首先看到孩子當下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并把孩子的情緒感受表達出來,孩子感受到的是你懂我,孩子才愿意繼續交流
舉例:孩子養的小寵物死了,孩子在哭……
家長:別哭了,再給你買一個
孩子:我不要,就要這個……
家長:已經死了,都說給你買個新的了,別哭了(有些不耐煩的情緒)
孩子:哭的稀里嘩啦
正確的溝通:
孩子養的小寵物死了,孩子在哭……
家長:哦,你養的小狗死了,它是你的好朋友,失去好朋友,你一定很傷心難過,媽媽知道了,你很難過, 你現在需要媽媽做什么?
孩子的情緒被看到了,孩子會慢慢平靜下來,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達做出決定……,眼中有人,心中有愛,先看到人,接情緒,在去解決問題,不要直奔問題。
這個過程中,教會孩子識別情緒,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而非用情緒表達。
聽: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想法、需求時,家長要耐心傾聽,不要急著去評判、否定、甚至是指責孩子,也不要直接給建議、方法,等孩子說完了,問孩子,你想怎么做?你需要媽媽做什么?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評估方法的可行性,可以給孩子建議,最終的成就感是孩子的,后續還要監督執行到底。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