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家長發牢騷,現在的孩子真是太難管了,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說什么都聽不進去。
其實,當父母發出這樣的感慨時,這種問題出現本身還是在父母自身身上,如果父母說話說不到孩子的心里,讓孩子不理解父母,也聽不進去父母的意見,那么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就是雞同鴨講,只會加劇父母的焦慮。
所以,找到了與孩子溝通的秘訣,明白怎么溝通才能達成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理解,雙方都滿意的結果,那么,雙方溝通順暢了,教育也就變得簡單了。
01 解決與孩子溝通的問題,走對家庭教育第一步。
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是好好說話,有事商議著來,孩子尊重父母的意見,父母理解和支持孩子。
同時,孩子身上的壞習慣也很少,比如沉迷于玩手機游戲、不愿意學習、不愿意跟父母聊心里話、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等。而家長也很少焦慮、火冒三丈,家庭的氛圍輕松、平和和充滿愛。
可以這么說,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會與老師、輔導機構、同事、客戶、家人、朋友、陌生人等等溝通各項事務,溝通隨處可見。而與孩子溝通融洽的父母,在外面同樣也是談判和溝通能力很棒的,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幸福的生活。
學會了談判溝通的底層邏輯,就會明白了談判中最有利的兩個字是什么?最有用的問題是什么?談判時應該友善還是態度強硬?如何打破僵局?是否可以讓步且何時可以讓步?如何對付不擇手段的伎倆?
那么,我們無論是與家人、愛人和孩子溝通,還是與外界的各種不同人群溝通,都會感到游刃有余,也會明白在不同的場景下該如何展開話題。
看完此書并實踐起來,父母會發現親子關系溝通是件容易的事情,孩子的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養孩子是可以輕松的。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正題了:跟世界知名談判專家學如何談判溝通。
02 談判溝通的方式是什么?
什么是談判?
關于這個定義,書中是這樣解釋的:雙方或者多方當事人,就將要執行的某一行動達成協議的過程。
對于父母而言,我們跟孩子溝通,都是有一個愿景的,希望孩子能愿意聽父母的話,最終實現目標,對吧?
比如:暑假來了,孩子都每天學習完成布置的作業;孩子能自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孩子愿意跟父母保持緊密的溝通,親子溝通無障礙等等。
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父母在溝通前,需要先明確的一點是,溝通是有兩種方式的:強壓式控制法和雙方共贏法。書中給了很多的案例,最終告訴我們,想要取得好的溝通結果,采取共贏的談判方式是最合適的,并且與以往傳統共贏策略不同,談判遵循的是“強勢共贏”的策略。
強制共贏就表明,談判溝通的最終結果是雙方都滿意的,而非一方妥協。
比如:家長常常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不會關注孩子在當下的年齡段,他的身心發育是處于什么水平,有怎樣的心理特點,他內心的想法和關注點是什么,而只會想當然的的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所以,用這樣想當然的方式溝通,結果必定是失敗的。
一個家長,如果溝通的時候,全部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事情,那么,這個家長是自私的,孩子只是她用來顯擺的商品。如果,家長一直察覺不了這種溝通方式,那么,在親子教育的路上,家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只有明白溝通談判不是一場輸贏游戲,而是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達到共贏的目標,才能 明白溝通的意義。
03 溝通談判遵循的結果和流程是什么?
做任何的事情,想要做成事情,第一步,背后必定是對事情的胸有成竹地深入了解。
溝通談判想要成功也是如此,書中分別從準備工作、談判心理學、解決問題和尋求信任四個維度,介紹了實用的談判理論、工具、原則、行動要點和技能,指導人們在各個談判場合達成合作,實現強勢共贏。
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變得更加從容和高效。面對各種不同的場景,即使是與討厭的人打交道,都會游刃有余。
我們結合書中的案例,就針對溝通這個點,來展開分享一下。
每個不會溝通的父母,往往也是焦慮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自身焦慮還會投射到孩子身上,溝通方式上也會將“這都是為你好”強壓給孩子。同時,也容易因為孩子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行動,就容易出現溝通上的緊張。
比如說,孩子考試考砸了,父母心里著急,就會聯想到未來孩子念書不好,找不到好工作,生活艱難等等,就會在溝通時,將這種緊張情緒傳達給孩子,而忽略了關鍵的解決問題方法。
比如說,孩子偷著玩游戲和手機時,父母發現后火冒三丈,也是容易聯想到孩子因為游戲影響了學習等,這本質上,都是來自父母對游戲的擔憂,這種擔憂也是投射了自己的恐懼,同時,也是擔心孩子學不好,未來很麻煩的緊張。
可惜的是,現實生活中,真的很多父母沒有真的理解孩子,沒有覺察到親子溝通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障礙,還是想當然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不懂事、不聽話、不爭氣”,來掩飾自己溝通上的無力和控制欲。
溝通談判,最終我們是為了取得好的解決方案。這取決于溝通的質量,家長想要提升溝通的技巧,就需要良好的溝通,是需要善于聆聽,縮小雙方理解上的差異。
并且能及時提出問題與孩子進行交流,引導孩子說出內心想法,真正的理解孩子。
親子關系在溝通方面,也會涉及到溝通的4個維度:
1、事實;
2、自我啟發;
3、關系;
4、訴諸行動。
父母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自己想從這次對話中得到怎樣的結果、你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你是否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陳述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假如孩子不同意你的看法,你是否還有其他備選方案。
在溝通的過程中,你如何讓孩子對這次對話感到信任和放松,你會用那些問題來說服孩子,你的情緒會如何管理,你如何讓整個溝通按照你的節奏進行下去,最終達成雙方滿意的結果,這些都是有步驟和節奏的。
溝通談判這本書籍,在實踐的過程中,父母會發現自己行動和想法上的局限性,也就開始覺察自己,這實際上也是父母自我療愈的開始。
溝通談判中,提到的準備步驟、談判心理學、解決方案和取得信任,都促進父母的思考,提升父母的思維能力,書中的各種理論性的知識,都需要用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