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的畢業典禮上,有一個游戲環節,主持人鼓勵小朋友們上臺參與。一眨眼功夫,舞臺上擠滿了人。坐在一旁的小寶靜靜的,好像這事與他無關。
我忍不住地鼓勵他幾次,他扭扭捏捏,想去又不敢去。我沒有再催促,我知道硬逼著去,只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
他有些靦腆,有主見,慢性子,甚至做事有些磨蹭。這是他的性格所致,這樣的性格類型屬于“親切型”。
“親切型”性格的孩子是什么樣的呢?
性子慢,遇事不慌張
用比較俗的話說,就是孩子做事磨蹭、拖拉。親切型的孩子性格就像一杯溫開水,不溫不火。你很少能看到他火急火燎的。就算旁人有火燒眉毛的緊張感,他還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
脾氣急的家長,常常不停地催促,效果微乎其微。有些就會失控地用“武力解決”。
內向羞澀,不愛表現
就如小寶一樣,別的小朋友在舞臺上光芒四射,而他坐在臺下舒舒服服,看別人表演。
為什么孩子和孩子間差別這么大?別人家的落落大方,而我家的羞澀,不敢表現?
一個是親切型的性格所致。他們生來內向,不愛表現,反而躲在角落,讓他們更放松更快樂。
一個跟家庭的教育有關。過于寵溺孩子,把孩子保護得太好;或者對于孩子過于嚴苛,經常責備他,會讓他們更自卑。
有主見,有個性
親切型的孩子,碰到自己不認同的,他會堅持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去做。家長也改變不了什么。
而且他們對現有的環境比較依賴,不喜歡嘗試新的或改變舊的。不管外界怎么改變,他們還是會延續原有的習慣和做法,這也是他們比較有個性的地方。
不善表達,喜歡藏事
這類型的孩子不善于言語,喜歡把事情藏在心里。如果跟父母的關系不夠親密的話,連父母不愿意說。到青春期時,父母就更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么。
孩子不愿意說,一方面是他不想說。這點與他本身的內向性格相關;另一方面是他不敢說。因為他比較膽小,怯懦所致。
家有親切型性格的孩子,父母容易著急,覺得他哪哪都比不上別人,還可能越管教越糟糕。其實,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出了錯。
面對親切型性格的孩子,父母如何做呢?
別催,請多給他一些時間
你是否發現?你家孩子做事不溫不火?跟人見面了不打招呼?家里來客人了也表現得很冷漠?他們是真的不熱情嗎?
他們只是比較慢熱,什么事情都慢半拍。他們的內斂,決定了他們需要時間去熟悉陌生的人和環境,相信他們也是充滿熱情,愿意去結識更多的朋友。越催,反而越讓他們尷尬。
陪伴與鼓勵,幫助孩子克服膽小
當小朋友告訴父母“我怕,我怕黑,我怕有妖魔鬼怪”時,有些父母會回應孩子“有什么怕的,這么大了還啥都怕,真沒用”。
孩子不會因為大人的責怪變得強大,只會越來越恐懼。
所以,父母可以抱抱孩子,并告訴他不需要擔心,爸爸或媽媽會一直陪著他。孩子心里有安全感了,才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
欣賞肯定孩子,發掘潛能
作家林清玄曾這樣寫過一個小偷: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意想不到的是,小偷看完報道后改頭換面,后來竟然成了連鎖火鍋店的老板。
孩子也是,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長處,我們肯定他認可他,他就會閃閃發光,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也是在這過程中,孩子釋放了天性,潛能也漸漸展露出來。
鼓勵他多開口,鍛煉表達能力
親切型性格的孩子不善表達,愿意開口說話的機會比較小。作為父母,要勤鼓勵和溝通。
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讓孩子說說家里每個人的優點,說說學校里的趣事,和孩子玩詞語接龍的游戲,講故事給家人聽等。
總之,多引導他說出來,表達能力強了,孩子也會變得自信、陽光。
寫在后面:
孩子的性格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因人而異。每個父母都要弄清孩子的性格類型,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才能在育兒的路上做到游刃有余,養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