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是百篇【親子教練日記】的第十三篇,我會秉承【少說道理,多講故事】的原則,從日常生活中家長急于解決的具體問題入手,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養中,身為父母的酸甜苦辣與教養盲點,今天聊的主題是《孩子不聽話叛逆,夫妻之間教育觀念不一致,該如何化解》
夫妻之間教育觀念不一致
媽媽阿云的兒子自從上初中后,就慢慢開始不聽父母的話了。起初,媽媽阿云認為這些不聽話的行為,只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正常表現。
后來孩子的叛逆情況越來越嚴重,經常覺得自己活著沒有什么意思,也不清楚自己為何讀書。孩子去年就經常請假在家,最后逐漸變成厭學在家,到現在已經快一年了。
媽媽阿云是一名重點中學的教師,在單位工作兢兢業業,與同事相處還算不錯,對于孩子的不聽話叛逆到現在的厭學在家,她至今也想不明白。
為什么像她這樣自信自律,努力認真的媽媽,如果滿分為100分的話,她認為至少打個80分,為何自己的孩子會從不聽話叛逆,最后變成厭學在家了?
媽媽阿云想了很久,發現導致孩子叛逆、厭學的“根源”,出自于她的丈夫身上的各種“壞習慣”,為此她鄭重地找丈夫溝通,結果他一口回絕:“我沒有問題,你找孩子去聊吧。”
為了幫助孩子走出人生困境,媽媽阿云并沒有放棄,一直與丈夫溝通這個問題,丈夫每次回答都是如此。
于是,面對丈夫”無情“的回應,她既生氣又難過。她想讓孩子知曉爸爸對他的”不良“影響,以及丈夫的不負責任,結果,兒子的回應更傷她心:“別來煩我,你的事情自己去解決!”
媽媽阿云找到我,希望幫她化解心中的疑惑,并指導她面對夫妻之間教育觀念的不一致,該如何化解。我聽完媽媽阿云的描述后,我們之間展開了一段探索問題真相的對話。
教練:你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時常有各種不開心的情緒吧,能說說看嗎?
阿云:其實有很多負面情緒一直壓在我心里無法疏解,比如,我經常對孩子的未來感到焦慮,對丈夫的不配合會生氣,有時候夫妻之間會吵架,事后我經常懊悔、自責。
教練:聽起來,你對這些情緒都是討厭的,是嗎?
阿云:是的,我經常為此焦慮,我很討厭自己總是處于焦慮之中,也刻意想辦法讓自己不焦慮,所以我整天不能讓自己靜下心來,有時候甚至厭煩家庭,厭煩活著。
教練:當你覺察到焦慮的時候,通常你會感覺生氣或者難過,是嗎?
阿云:是的!
教練:那你現在覺得自己面對焦慮的應對方式,讓你獲得快樂了嗎?
阿云:沒有。
教練:你這樣的想法與不快樂的感覺,如實告訴過丈夫與孩子了嗎?他們了解你這些嗎?
阿云:我說過,丈夫說我是庸人自擾之,孩子說我活該!
教練:請問你跟丈夫具體怎么說的呢?是否完整表達了啊?
阿云:我跟他說,咱們家現在的家庭氛圍讓我很難受,你怎么想的?他說,我覺得挺好。我又說,孩子現在這種情況,肯定問題出在我們身上,我們談談怎么改變一下家里的情況。他說,你去和你兒子談吧!
教練:明白了,好像問題出在這句話上——“孩子現在這種情況,肯定問題出在我們身上,我們談談怎么改變一下家里的情況。”
阿云:嗯,他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問題,都是我沒管教好孩子,才讓他變成這樣的。
教練:聽起來,你的這句話讓自己丈夫感受到了指責帶來的壓力,他不想面對壓力,于是不愿意與你溝通,是這樣的嗎?
阿云:對!
教練:他以前也是這樣不愿與你溝通的嗎?還是孩子厭學后才這樣啊?
阿云:以前也是這樣,任何人的指責他都不接受。
教練:那你以前常常指責丈夫嗎?
阿云:孩子出生后,我一直希望他能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可能有時候過于焦慮,會有些語氣不太好。
教練:你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面對孩子厭學在家,自己感覺壓力太大了,想讓他幫你分擔一些,是嗎?
阿云:面對孩子厭學在家一年了,我的壓力的確很大,甚至別人無意提起這件事都很慚愧,所以希望他能和我共同承擔。
教練:你這里的共同承擔具體指的是什么呢?
阿云:我有時候要去學校監督學生的晚自習,沒法天天晚上陪孩子,他現在沒事在家的時間較多,我希望他能為孩子做個好榜樣,改掉他身上的“壞習慣”。
教練:那你有沒有就具體事情怎么做才算是好榜樣,好好地與丈夫溝通啊?畢竟好榜樣只是個抽象的概念。
阿云:有啊,比如,不要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機,說話要文明,不要整天說臟話等等。
教練:你這樣表達后,丈夫當時是什么反應呢?
阿云:他回答我,行行行,我知道了,然后就避而不談了。
教練:那么丈夫后來有做到你希望的好榜樣嗎?他有改變嗎?
阿云:當時沒改,說過還是老樣子,所以我們夫妻之間經常吵架,應該給孩子造成很壞的影響。孩子厭學后,他慢慢認識到孩子問題的嚴重性,現在改了很多,可是問題已經出來了。
教練:那你現在認為是丈夫的“壞習慣”影響到孩子,還是你們因為這個“壞習慣”爭吵不休影響到孩子啊?這兩者之間,哪方面的因素導致孩子現在的厭學在家,更多一些啊?
阿云:兩方面因素都有吧,因為孩子經常跟我說,我爸這樣你怎么不管,就光知道說我!
教練:這是孩子的看法而已,他也許想表達不愿意被你整天嘮叨而已。那你現在的看法是什么呢?
阿云:這段時間通過我跟孩子交流,我想跟我對孩子的態度有很大問題,的確我嘮叨得太多了,對孩子的批評指責也太多了。
教練:我們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丈夫的“壞習慣”本身與因此爭吵導致的夫妻沖突,哪方面的因素導致孩子叛逆厭學,更多一些啊?
阿云:嗯,現在看來是我的問題,我教育孩子急功近利,當丈夫嫌我做得不好的時候,我們夫妻就會因為教育觀念不一致產生沖突,過后我卻對孩子要求更嚴格了。
教練:你現在對家庭問題有什么新的發現嗎?同時你接下來該怎么做呢?
阿云:我發現自己的情緒不穩定帶來夫妻之間的沖突,從而造成了家庭氛圍的不安定,我想讓家庭幸福和諧,我想改變自己,我現在認識到問題所在,還是擔心自己知道而做不到!
教練:你認為讓丈夫改變他身上的“壞習慣”容易做到些,還是你改變自己應對丈夫的行為模式容易做到些?
阿云:相比較而言,當然改變自己更容易些,可是慣性思維總是會影響到我。
教練:小時候,你的父母是不是經常用指責的語氣,嘮叨你身上的“壞習慣”啊?
阿云:記得不是清楚了,我媽倒是經常會說我。
教練:那你喜歡媽媽這樣說你嗎?你有反抗過嗎?
阿云:不喜歡,反抗過,沒有用,所以現在媽媽一說我,我就會很煩躁!
教練:你的丈夫,每當你指出他的“壞習慣”,并且認為這樣的“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他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覺啊?
阿云:他肯定會有煩躁啊,其實孩子也會有,我經常不自覺地就會用上指責的語氣,現在我要努力控制自己說話時的語氣!
教練:哦,丈夫與孩子都反感你帶有指責的嘮叨,你原本希望他們跟你小時候一樣,不要反抗,順從你的意思去改變,是這樣的嗎?
阿云:原來是這樣的啊!通過剛才跟你的溝通,我才知道以前這樣說話是錯誤的。
教練:你再回顧一下剛才我們的聊天,現在你發現了自己的什么盲點?
阿云:我明明知道嘮叨是不對的,可我還是不能控制好自己,原來背后是我想控制他們啊……
后來,我告訴媽媽阿云,嘮叨只是慣性行為而已,背后隱藏著焦慮、憤怒、失望,之所以會不斷嘮叨,因為她將自己童年沒體驗到的“被尊重”,無意識地投射到丈夫與孩子身上了,希望他們通過順從自己,來滿足內心的匱乏感。
夫妻之間的沖突該如何化解
很多父母往往因為在孩子教育觀念上不一致,經常會發生沖突,并且引發家庭矛盾,尤其是夫妻雙方一個比較嚴,一個比較松的時候,往往就是問題的來源。
那么我們該如何化解夫妻之間教育觀念不一致產生的沖突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做能讓家庭氛圍更和諧呢?
當你與另一半教養不同調而發生爭執時,想要對方有所改變,你必須要自己覺察到、感受到自己現在的狀況是不好的,且真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然而,這只有透過探索內在,才有機會做到的。
唯有小時候內在受傷沒被關愛的你療愈了、安穩了,你在孩子教養路上才會比較順利,不會讓潛意識的陰影投射到孩子身上,影響對孩子的教育觀念與應對方式。
若有一天,你能找到內心里,那個在成長過程中,做錯事被打罵受傷的小時候自己,并愿意去同理她、疼惜她、擁抱她,我相信你對現前的孩子,就會有更多的體諒與接納了。
相對的,你無法忍受另一半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有可能你內心也有著同樣的故事呢?在你成長過程中,有曾經被誰用很嚴厲的方式責罵過嗎?當時發生什么事了?
或許,你對另一半的不滿與無法接受,也是你內心的一種投射,若雙方都能往內探索,你們之間的關系將會變得更美好。
你不妨試試看找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與時間,先沉淀自己內心,然后嘗試跟自己內心對話,替自己的心靈梳理一番。
心靈探索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在其中,找回自己本有的光明與力量,升華自己內心。在你連接到內心本有的寶藏后,你對待孩子、對待另一半的慣性,也將會逐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