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喜歡聽話的孩子,覺得這樣的孩子會讓人省心。
不讓看電視就放下遙控器;
不讓玩游戲就放下手機;
讓寫作業就乖乖坐好寫作業;
讓做家務就乖乖拿起掃把和抹布;
這樣的孩子,家長帶起來確實是輕松省心??蓪⒆觼恚奥犜挕闭娴氖且患檬虑閱幔?/span>
日本心理學家加藤諦三說:所謂開朗又溫順的乖孩子,其實是帶著精神性死亡展開了人生。小時候表現得越乖和懂事的孩子,長大后心理問題越多。
一、沒有主見
聽話的孩子,長大后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沒有主見”。他們習慣了聽從父母的安排,缺乏自己的想法,于是在與同學或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聽從他人的意見。
在父母和老師眼里聽話的乖孩子,在同學或同事眼里就是一個小透明。每次別人問他們意見的時候,他們會習慣性地說“聽你們的”。
他們擔心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后,會得不到認可,漸漸就會變得隨大流,甚至是討好別人。
王瑞龍在《人生的主見》中說:沒有主見人,人云亦云,見風使舵,不管航線。這樣的人有點像“巨嬰”。他們害怕思考,害怕抉擇,喜歡通過依靠他人,轉移責任。
二、沒有自我
聽話的孩子,會習慣性抹殺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為了迎合父母,便讓自己的行為都去順從父母。最后變成討好型人格,以及自卑。
長大后在和同學、同事相處時,會變得逆來順受,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
三、性格懦弱
聽話的孩子,習慣了逆來順受,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容易被欺負,沒有對抗強勢力的能力。
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要求,就會接受,從來不會拒絕。只要別人提出質疑,就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在校園或職場,他們是最容易被霸凌的一種。
孩子聽話的背后是父母的強勢,是父母在教育上沒有邊界,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應該按自己的要求來,忽略了孩子也是有思想,也有自己的人生。
李玫瑾說: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在于他有怎樣的“觀念”,接受過怎樣的教育。決定孩子將來變成什么人的要素,都滲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想要孩子變得自信、優秀,父母先要提升自己的素養,修正自己的行為,成為優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