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本該是比較開心的一件事情,卻因為孩子耍脾氣,而鬧的不那么愉快,想想都郁悶,這孩子怎么就這么難管教呢?我真的要崩潰的。現在別說是上班了,讓我出去干啥我都愿意,這個家我是呆不下去了!
早上剛醒來,看到了群里面的姐妹發了這樣一段話,隨機發過去:“怎么了?出現啥問題了?孩子難道惹你不高興了嗎?孩子小不懂事,別在意!”
沒想到對方竟然是秒回:“我真的快要瘋了,我感覺自己不會照顧小孩子,看到他們恨不得抽上幾巴掌!”隨后安慰了她的情緒之后,她才說了這樣一段話:
01
中秋節那天,我媽和我爸說要從老家過來,早早起床我就在準備。當時孩子也醒來了,就讓她在那看動畫片。后來爺爺奶奶來了,沒想到爺爺奶奶剛進門,孩子看了一眼就開始哭鬧。
問了半天也不說,甚至對兩老人說:“你們出去,還用手推他們!”看到這樣的情形,我一下子生氣了,說了孩子幾句,不過最后溝通還是失敗了,兩老人說要不他們先出去轉一下,等會再回來,讓孩子緩沖一下。
結果兩老人剛一出門,孩子又去把門關住,隨后立刻開門叫爺爺奶奶回來。
這時候我才知道,之前給他說:“家里來客人了,你去開門”,他是因為這件事情鬧別扭呢!
早上就這樣過去了,可是吃中飯的時候,我過去把孩子動畫片關了讓他吃飯,這下子又不樂意了。
在家里面大吼大叫,在地上胡亂的滾動。兩老人看不下去了就說我,最后只能順著孩子把動畫片開起來給她看,硬是看完了結局才肯去吃飯,沒活活把我氣了半死。
看到姐妹家孩子這樣的情形,我也回想起自家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好像也出現過這樣的行為。當時為了解決孩子這個問題,還詢問了很多的醫生,醫生表示這是孩子“心理執拗敏感期”,等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于是我就提示她:“孩子可能到了“執拗敏感期”,你得多操心!”
02、什么是“執拗敏感期”呢?
孩子什么時候會有自我意識呢?大概是在三歲左右。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發現孩子有時候對一件事情特別的執著的原因。
講一個曾經的經歷:孩子2歲多快3歲那會兒,有一次拉了臭,孩子奶奶幫孩子擦屁股的時候,順便把他的便便沖掉了,哪里知道孩子非要孩子奶奶把他便便還給他,他要自己沖,也是挺無語的,最后孩子奶奶折騰了半天才解決的。
所以說,3歲左右的孩子其實是非常自我,而且有些無理取鬧的,就像是現在的我們來說,對于自己有了比較清晰地認知。這是孩子成長一部分,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心平氣和的對待,不要總想著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但是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正是自我意識的萌發期,更加的沖動、暴躁。一些心理學家就分析,在孩子的執拗敏感期,他們大多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所以當孩子進入這個階段,父母可能會無法理解孩子的思維,能做到的也僅僅是忍耐。
比如:到了吃飯的時間,媽媽讓孩子去吃飯,他們會因為這個玩具沒有玩夠,或者這個玩具沒有搭好,而不去吃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像小的時候,聽從父母的指令做事。
除此之外,性格上更是倔強,要是父母說一句話不滿意,就有可能讓他們變得十分的暴躁,甚至讓父母崩潰,而且他們“磨人”的耐心遠超于你的的現象,大多數父母忍受不了就會直接妥協了,這就是讓父母又愛又恨的“調皮搗蛋鬼”。
有一些寶媽就曾總結表示,孩子身上出現這幾個特征,或許暗示她已經進入了執拗敏感期,父母不能忽視。
03、孩子進入“執拗敏感期”身上會有這些特征
1、盲目的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就是要自己拿東西,你別管我!”
“我必須穿襪子,我就是想穿襪子!”
“我現在就要吃水果,你給我買!”
就想上面所說的一樣,這時候的孩子就是很有主見的。最重要的是,他們會認為自己所有的決定都是正確的。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實行。要是遇到和自己意見不統一的情況,就會表現出抗議的行為。
2、不再愿意聽從父母的安排
“你聽得懂嗎?說了讓你不要跑到桌子上去!”“我不”
“這里油煙味道大,你不知道嗎?聽話,不準這樣!”“我就不”
“你不準吃飯吧唧嘴,多沒禮貌?”孩子聲音更大了。
3歲孩子的眼中,好像自己就是最厲害的人物,不用去聽從父母的安排。甚至在父母安排的時候,她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要是父母強制的話,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回應父母,也特別的較真就算是哭破喉嚨也愿意。
3、說到必須做到,不然就大吵大鬧
大人不同于孩子,大人做事有依據有道理,也相對比較理智,而處于執拗敏感期的孩子,是非常讓人奔潰的,因為她們常常說一出是一出,說要就要,不然就會大吵大鬧,一刻都不得安寧。
前幾天孩子爺爺給孩子買了一個布娃娃,回來的時候忘記帶回來了,這件事孩子是知道的,剛開始沒說什么,今天突然想到這個布娃娃,偏要爺爺給他送過來,孩子爺爺說明天送過來,今天有事,他偏不,在那里鬧騰了一上午,現在折騰累了睡著了。
孩子奶奶被折騰的快崩潰了,估計醒來后又是一場“噩夢”。
04、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的出現呢?
(1)自我意識萌發關鍵期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從不懂,慢慢成長為懂事的,而3歲的孩子,在3歲前一直就是處于一個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整理信息,累計信息的過程,等到孩子3歲以后,這些知識輸入到了孩子的大腦中,他們開始學會怎么表達。
這時候就進入了釋放信息的過程,但是他們并不能很好的掌握這些信息,運用的也不是那么的合理,以至于讓他們變的更加自我。
而這種自我意識的萌發期其實非常的正常,孩子就是明白自己內心的想法,想要表達出來。特別是在這個過程,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他們有表達欲望,一次次嘗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能會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做出否定,當然是不對的才會否定,不過試想一下,誰又喜歡自己被否定呢?
(2)心理上的叛逆期
一般情況下,我們說到叛逆期,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青春期階段。實際上,青春期是孩子意識更為自我的過程,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已經差不多擁有了更為清晰的邏輯思維,會對周圍進行更為自我的探索,甚至他們會找理由去說服家長。
處于心理執拗期的孩子,其實只是想要表達自己,想要獲得父母的尊重。這時候父母會將這看做是一種負擔,因為孩子只是判斷,而無任何邏輯可言。但是我們并不能否認,這也是孩子一個情緒波動比較大的階段。
面對孩子這樣的情緒,當父母的肯定是需要一些辦法和方式去解決的,那到底應該怎么辦呢?兒童教育專家給予了一些建議:
05、想要孩子度過“執拗敏感期”,父母只需要知道這幾點:
①切記不可使用棍棒教育
有一些家長自己情緒不受控制,總以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在給自己找事情,這時候必然就會選擇比較極端的方式去應對孩子的不聽話。
鄰居家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回來老師交代了一些手工作業,鄰居那會兒沒空,就讓孩子自己先做,等有空的時候,來看孩子,結果看到孩子把作業弄得一團亂,一下就火了,把孩子打了一頓,我住對面都聽見鄰居孩子哇哇大哭說“媽媽我錯了”。
之后孩子每次寫作業都會看她媽媽的臉色,如果她媽媽心情不好,她就很害怕,萬一做錯了會被媽媽罵。
實際上,這種情況之下,孩子已經不愿意再表達自己的內心了,甚至內心缺乏關愛、安全感。小孩子并不懂事,父母應該清楚自己的行為對于他們身體、心理造成什么影響。一味的棍棒教育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給孩子造成一些心理疾病。
②懂得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同理共情”這四個字,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如果運用到了這種方法,確實就更容易解決一些。父母覺得孩子執拗敏感期很煩人的原因,可能是在于自己沒有時間、精力陪孩子“胡鬧”。
可是要是想到孩子的這種情緒,也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是不是就可以稍微理解一下孩子呢?父母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確實存在“我不想”“我不要”的情緒,就像是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樣,所以也沒有什么不同。
③教育孩子利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你能不能趕緊睡覺去?明天還要去幼兒園!”
“我不要!”
“你是不想去幼兒園嗎?為什么呢?”
“你可以給媽媽說,你現在不喜歡去幼兒園,不能這么強硬,什么理由都沒有懂嗎?”
實際上,這種簡單的溝通對于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這種可以讓他們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不太妥當。
同時,相信在這這樣的交流之下, 孩子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父母的情緒,照顧父母的想法的。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是需要做出改變的,可以用比較柔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冷漠的語氣,或者恐嚇的語氣教育孩子,要知道孩子大多都是吃軟不吃硬的,所以換一種溝通方式,或許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樣也能幫助孩子更輕松的度過“執拗敏感期”。
孩子的成長是自我意識的萌發,當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成長之路。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如果父母脾氣過分暴躁,孩子只會壓抑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出現硬碰硬的情況,這樣反而不好。
父母引導孩子表達自己心理所想,用適當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和理解,那么孩子也會成長的更快,對自己的表達和想法也能越來越清晰直白的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