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說的你都不聽了是不是?喂喂喂!”
63歲的老張把手機拿下來,看到電話已經被兒子掛斷了,通話時間2分23秒。老張氣的嘟囔一句,孩子真是翅膀硬了,我說的啥都不聽,還沒說兩句就掛電話 ,怎么說我也是這個當爹的,
老張一邊抱怨,一邊又露出無能為力的表情。作為父親的老張在電話這邊抱怨著兒子 ,而那邊的兒子大約對父親在電話里的指導也各種不耐煩,對話無外乎:“好了好了,我知道怎么做,你不要再說了;我的事情我自己會處理,你不要管了;我的事情你也不懂,干嘛瞎出主意”等等各種像訓斥小孩一樣的話。這些話在很多父母心里,就是兒女長大了,翅膀硬了,再也不聽自己話了。很多父母心聲:我60歲之后兒女翅膀就硬了,再也不聽我的了。
為啥父母年紀越大,越覺得兒女不聽自己的話?
① 父母和孩子的地位發生了轉換
當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對父母來說處于弱勢地位,父母在家處在絕對的控制地位。很多父母為了樹立起父母的權威,要求孩子從小聽自己,順從自己的意見。而且孩子小時候由于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家沒有話語權,需要在父母的庇護下生存。所以孩子小時候大都很聽父母的話。父母的權威在孩子小時候也得到極大的滿足。
然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成家立業,成為家庭的中堅力量。父母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得蒼老起來。由于身體和工作能力開始走下坡路,逐漸讓出了家庭的絕對控制權,慢慢退居到幕后,開始帶孫,跳廣場舞享受退休生活。年輕人正意氣風發,前途無限,掌握著家里的經濟大權,在家里更有話語權和地位。總而言之,從小父母教給孩子的是,誰掌握經濟大權,誰養著別人,就可以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孩子長大了,也在踐行這樣的理念。
② 兩代人之間產生了巨大的代溝
父母和孩子之間橫隔了二三十年,這二三十年的時間間隔讓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了很大的代溝。尤其是隨著孩子外出上學,工作。父母和孩子各自生活的朋友圈和接觸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父母和孩子很多時候思想、思維和認知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很多父母試圖用自己過去的老傳統,老思想去指導孩子的人生。然而年輕一代的孩子,又各種看不上老古董的父母。所以兩代人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上很難達成一致的觀念,父母苦口婆心規勸,年輕人拼命擺脫父母的擺脫,一個拼命說,一個就是不聽。很多父母就氣急敗壞地說,孩子越大越不聽話。
③ 人上了年紀,就很容易作
據我觀察,人老了心態都會變。即便是年輕時很開明,但一到到了60歲,開始變老了,人都會變得作起來。60歲以后都過上了退休生活,與社會脫節沒有工作,整天無所事事,再加上身體日漸衰弱,老人沒有那個精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了,多少會變得無理取鬧起來。而且子女忙著工作,忙著家庭,無暇顧及老人,很多老人就想在孩子面前尋找存在感,于是就喜歡各種插手年輕人的事情,各種作鬧,但年輕人不會任由老人胡鬧,所以很多老人就覺得兒女越長大越不孝,越不聽自己的話。
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是需要父母和孩子用心經營的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和父母的財富,也會讓家庭更和諧。但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是需要父母和孩子用心經營的。
① 尊重孩子的個人意志:很多父母借著為孩子好的理由,對孩子進行控制,讓孩子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手中的提線木偶??傆幸惶?,父母除了父母這個身份,再沒有什么可以壓制你的孩子了。到那時候,就算你想坐下來好好和孩子談一談,但孩子也不會給你機會了。
② 適當退出孩子的生活:父母之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當孩子長大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后,父母能做的就是得體的退出,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不要過多摻和他們的事情,不然親子關系會很糟糕。
孩子長大對待父母的方式就是父母對待孩子小時候的方式。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冷漠。尊重小朋友就是尊重年老后的自己。
【話題討論:你對父母的這種想法怎么看?】